搜索
首页 作者

《破山八咏·体如塔》

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
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
珠影虽青黄,月输岂圆阙。
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妙理悟三伊》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巍峨挺拔的松树在严寒中独立抗争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和对清绝之境的欣赏。 首先,诗中的“妙理悟三伊”是一种寓言或者说是象征,通过描述三个不同形象的女性伊师都、伊绵扎和伊冯娜,象征着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情况和人生哲理。 其次,“巍巍抗奇节”是对松树的形象描绘。松树在悬崖峭壁间矗立,抵抗着严寒和风雪,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被诗人赞美。 “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形象,它生长在千尺高的岩壁上,独自承受着风雪的侵袭,但依然屹立不倒,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珠影虽青黄,月输岂圆阙”这两句诗通过松树的影子来比喻人生的种种遭遇,虽然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依然保持着青黄相间的美丽,就像月亮虽然有时缺有时圆,但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 最后,“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这两句诗描绘了松树下的清绝之境,石头高耸入云,泉水清澈见底,这种清绝之境与松树的坚韧精神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清绝之境的欣赏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松树的坚韧精神和清绝之境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诗歌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破山八咏·体如塔》的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的金兵南侵事件有关**。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进攻,洛阳、汴京等地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失守,诗人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后经过淮海、金陵,再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后又南下广东,避难于南雄。这首词是他在逃难途中,借古忧今,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大概创作于公元1129年至1130年避难江南的时期。
相关诗词
  • 1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3
    [宋]
    梁溪西畔小桥东。
    落叶纷纷水映空。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