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衲僧拄杖头,一千三合米。 今年春雨多,一饱应难拟。 觉海山仙,闻如是语。 怒发冲冠,驱神驾鬼。 诛云师,扫烟翠。 放出金乌出海门,且听歌舞乐丰年,只图一个不知恩。 |
| 这首诗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它以一种独特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首先,诗中的“衲僧拄杖头,一千三合米。”描绘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衲僧,是佛教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乞食为生,不执着于物质享受。而“一千三合米”则是对生活艰难的象征,暗示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仍然保持着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今年春雨多,一饱应难拟。”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春雨多,意味着收成不好,一饱难求,这是对生活困苦的直接描绘。然而,“一饱应难拟”又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即使生活困苦,人们仍然保持着希望和信念。 “诛云师,扫烟翠。”这里的“诛云师”和“扫烟翠”都是一种象征,前者是对自然力量的挑战,后者是对困苦生活的驱散。这两句诗表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放出金乌出海门”和“歌舞乐丰年”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期待。金乌是太阳的象征,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而“歌舞乐丰年”则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只图一个不知恩。”是对生活的反思和自我超越的表达。人们往往在困苦中寻求帮助,但在诗中,人们却选择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恩惠,只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个人的启示,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