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衡门感旧》

苍烟屯不散,疋素横郊原。
雨细不湿衣,著水始见痕,踌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门。
一一送归鸦,枫林犹未昏。
念昔寿州归,绍兴初纪元,阖门过百口,一身今独存。
不死实有命,送老三家村。
躬耕幸得食,万事不足论。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生活的生动写照,它从多个方面描绘了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首联“苍烟屯不散,疋素横郊原”,描绘了郊原上苍茫的烟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这一句通过“屯”字,表达了烟雨弥漫、难以消散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而“疋素”则表达了田野上的白色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颔联“雨细不湿衣,著水始见痕,踌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门”,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环境的感受和思考。这里通过描述雨细而不湿衣、水滴落下的痕迹等细节,表达了雨后环境的清新和自然。而“踌躇”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思考,他并没有急于回到自己的屋舍中,而是留恋地徘徊在郊原上。 颈联“一一送归鸦,枫林犹未昏”,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郊原上的留连忘返。这里通过描述送别归鸦、枫林未昏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留恋。同时,“昏”字也暗示了时间已经到了傍晚,但作者仍然没有回到屋舍中,这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尾联“念昔寿州归,绍兴初纪元,阖门过百口,一身今独存。不死实有命,送老三家村。躬耕幸得食,万事不足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早年经历的回忆和对当前生活的态度。这里通过描述寿州归家、全家百口等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万事不足论”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看淡一切的态度,他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以躬耕为生,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生活细节和作者情感的描绘,表现了作者晚年归隐生活的恬淡和自足。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清]
    少小学为文,韩苏有卓型,别裁及诗格,李杜真前旌。
    立言人所志。
    见道羌孰能,自读宋儒书,始知朱与程。
    诏我为学方,主敬与存诚,空言信何补,要道在躬行。
    矧兹继百王,君师任匪轻,衡门有遗贤,安能致诸廷?
    沟壑有饿殍,安能饱以羹?
    返己率多惭,佳文何足称。
    有时雨未降,披衣宵立庭,既霑或苦潦。
    踟蹰复望睛。
    黍高稻宜低,夏耘春勤耕,望杏杏未红,瞻蒲蒲已青。
    织妇虑寒心,农夫望岁情,茅簷艰苦状,仿佛常共赓。

  • 2
    [唐]
    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
    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枕上数声鼓,衡门已如市。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匆匆出九衢,僮仆颜色异。
    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
    晴阳照花影,落絮浮野翠。
    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自怜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永怀共济心,莫起胡越意。
  • 3
    [唐]
    岐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
    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枕上数声鼓,衡门已如市。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匆匆出九衢,僮仆颜色异。
    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
    晴阳照花影,落絮浮野翠。
    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自怜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永怀共济心,莫起胡越意。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