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大涤洞》

松风吹客衣,缥渺凌绝境。
古洞不见日,篝灯入幽暝。
苍苔晕石花,奔泉弄云影。
仙游愿初遂,秋山魂未省。
我生有宿约,结屋天柱顶。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松风吹客衣”始,以“结屋天柱顶”终,通篇都是在写游仙,即作者遨游仙境的情景。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是诗人借助大量的描绘山林中仙境似的自然景象的生动诗句,组成一个优美而又神奇的境界,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的独特感情。 “缥渺凌绝境”写仙境的缥缈。“古洞不见日”写仙境的静谧。“篝灯入幽暝”是写游仙时诗人虽有篝灯照明,但因路径幽深,其景愈加奇诡。这里的“幽暝”一词,虽也有阴暗之意,但更多的是着重于对仙境特点的描绘。至于“苍苔晕石花”句,则是从视觉角度来进一步描写幽静、美丽的景象。同时,“苍苔”又反衬出山的青色。“晕石花”则衬托出月色之皎洁,这里已经可见一种奇异莫测、奥妙无穷的气氛。“奔泉弄云影”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的。泉水奔腾跳跃,弄出声响,其景更幻。“仙游愿初遂”,是说作者遨游仙境的心愿得以实现。“秋山魂未省”,是说作者被仙境中的美景所迷恋,流连忘返,不愿离开。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和人生追求的深思熟虑。他认为自己与自然有一种冥合的关系,自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追求人生乐趣,同时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在“我生有宿约,结屋天柱顶”两句中,作者更明确地表达了他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他认为自己与天柱顶之间有一种冥合的关系,自己结庐天柱顶上,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幽美、神秘、奥妙、奇异,能满足自己对于人生乐趣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境似的自然景色和抒发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情。同时,诗中也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这可能与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思想背景有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哲理内涵,需要仔细品味和思考。
创作背景
**《游大涤洞》是宋朝诗人程镗游玩大涤洞后有感而作**。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大涤洞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程镗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大涤洞的美景,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但是,很抱歉,暂时不清楚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如有需要,可以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 2
    [唐]
    暂游大庾。
    白鹤飞来谁共语。
    岭畔人家。
    曾见寒梅几度花。
    春来春去。
    人在落花流水处。
    花满前溪。
    藏尽神仙人不知。
  • 3
    [宋]
    何处难忘酒,君王宴豫年。
    群谋安一统,无口议将然。
    闲暇开元後,优游大业前。
    此时无一盏,何以慰遗贤。
程镗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