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菊半槁,垂近长至节。 炎州天气殊,蛰户犹未闭。 北方当此时,无雨有为雪。 吴霖百昼夜,不见霜露结。 瘦马溅腐泥,裸袒舟子热。 老子所居隘,粪秽足呕泄。 西望万重山,中有茅宇洁。 何当归去来,独卧一榻设。 |
| 这首诗描绘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南北气候的巨大差异,以及生活的苦乐不均。 诗的开篇以“十月菊半槁,垂近长至节。”引入,描述了北方的秋天,菊花已经开始枯萎,接近冬至的节气。接着通过“炎州天气殊,蛰户犹未闭。”转到南方的炎热天气,这里的昆虫动物仍然活跃,没有进入冬眠状态。 然后诗人进一步对比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北方当此时,无雨有为雪。吴霖百昼夜,不见霜露结。”在北方,这个时候已经是雨雪纷飞,而南方却是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难以看到霜露的凝结。 接着诗人描绘了南方的生活场景:“瘦马溅腐泥,裸袒舟子热。”瘦弱的马匹在腐烂的泥泞中艰难前行,船夫们裸露着身体,忍受着炎热。而诗人自己的生活环境则是“老子所居隘,粪秽足呕泄。”狭窄、充满污秽,令人作呕。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向往着远方:“西望万重山,中有茅宇洁。”西望群山之中,有着洁净的茅屋。最后诗人表达了归隐的愿望:“何当归去来,独卧一榻设。”希望能回到那里,独自躺在一张榻上。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南北气候的差异和生活的苦乐不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