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八月道宫闻莺》

密林啭圆吭,流韵入清杳。
当时太晚计,花前来不中。
致使惜春人,问声恨先老。
正缘幽谷春,朋友在久要。
争春快先鸣,地乃失友道。
日坞集芳栏,名园唱清晓。
得路共迁腾,此事不草划。
即今秋色高,金衣尚鲜好。
歌舞兴未阑,秋空乐晴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春晓》,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谊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段描绘了密林中鸟儿的鸣叫声,声音清脆悠扬,传入了清幽的深林。此时已是傍晚,而在花前鸣叫的鸟儿,让人觉得时间已经太晚,错过了美好的时刻。 接下来的段落,作者将目光转向了惜春的人,他们通过询问鸟儿的叫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他们惋惜的是,春天是美好的,但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 作者进一步引申到人生哲理,他认为真正的朋友就像那些在幽谷中一同生长的花草,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磨砺。而人生的道路就像鸟儿迁徙的道路,需要一步步地走出来,不能草率行事。 最后,作者以秋天的景象作为结尾,金衣的鸟儿在秋空下欢快地歌唱,而歌舞也在秋空下继续着。这暗示着即使人生有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悟。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友谊和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八月道宫闻莺》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八月的一个道观里听到莺啼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叹,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史料没有详细的记载,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诗人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心境。但是,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游览道观时,被莺啼声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 在宋代,道教和佛教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游览寺庙道观,感受宁静的氛围和自然的美景。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莺啼声,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切知道《八月道宫闻莺》的具体创作背景,但通过推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对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先秦]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 3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