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
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以其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山林之夜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寒意逼人,猿猴哀鸣,山峦翠色重压,深邃的万壑显得格外寂静。这里的“夜寒”为整个画面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猿吟”则以声音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而“万壑深”则以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深度。 接下来,“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溪水中行进的场景,仿佛是他在用“弦脱箭”般的轻快速度穿越山林。而“盘山细线”则描绘了他像细线穿过针孔般的细致路线,在山间迂回盘旋。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富有动态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坚韧和毅力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寒、猿吟、溪水、舟行、山径等元素,创造了一个深邃、静谧、富有生机的山林之夜的场景。同时,诗人通过“轻舟”、“细线”等形象,传达出一种坚韧、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他似乎在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信念。
创作背景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山水田园诗,共有十二首。这组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青溪道中时所见所闻的美景,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 创作背景: 方回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尽管社会环境并不安宁,但文人墨客们依然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的生活。方回本人也是一位热爱山水田园的诗人,他在游历各地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赏析: 1. 意境优美:《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青溪道中的山水田园风光,如“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等诗句,都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2. 技巧娴熟:方回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传统的诗歌技巧,如对仗、排比、叠字等,使得诗歌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 情感真挚: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方回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4. 寓意深刻:虽然《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表面上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篇,但实际上,它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通过对比自然美景与动荡的社会现实,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总之,《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山水田园诗,它不仅展现了方回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诗词
  • 1
    [唐]
    吾爱鬼谷子。
    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
    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
    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
    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
    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
    空与麋鹿群。
  • 2
    [唐]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 3
    [清]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
    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