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生者不聊生,死者已鬼录。
死视生或优,冥默谢耻辱。
侧闻田野间,十人九饥腹。
奈何值狼贪,尚欲肆荼毒。
客去醉眼冷,独坐数残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生者不聊生,死者已鬼录。死视生或优,冥默谢耻辱。侧闻田野间,十人九饥腹。奈何值狼贪,尚欲肆荼毒。客去醉眼冷,独坐数残菊。》是一首对现实社会深刻批判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者的艰难处境和狼贪虎视的恶势力的强烈不满。 首句“生者不聊生,死者已鬼录”直接揭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生者的处境艰难,死者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这种对比强烈,令人痛心。 “死视生或优,冥默谢耻辱”进一步表达了对死者无声的赞美,他们默默地承受耻辱,不再有生者的痛苦和困扰。这种对比也令人深思,对生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侧闻田野间,十人九饥腹。奈何值狼贪,尚欲肆荼毒。”诗人通过侧面听闻,了解到田野间十个人中有九个是饥饿的,而那些贪婪的恶势力却仍然肆无忌惮地施虐,这是对现实社会的不公和残酷的强烈控诉。 “客去醉眼冷,独坐数残菊。”诗人在客人离去后,独自坐在那里,数着残菊,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残菊似乎象征着生者的艰难和死亡的寂静,让人深思。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死亡和公正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令人深思。
创作背景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组诗作,共十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1111-1125),当时方回在江南地区游历,这首诗是他游览庐山时所作。 这组诗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脚,描绘了作者在庐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其中第一首描述了庐山的美景,第二首则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赞美之情。第三首则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缭绕,第四首则表现了作者对庐山的思念之情。第五首则描绘了庐山的日出景象,第六首则表现了作者对庐山的留恋之情。第七首则描绘了庐山的月色,第八首则表现了作者对庐山的怀念之情。第九首则描绘了庐山的秋景,第十首则表现了作者对庐山的感慨之情。 整组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庐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这组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相关诗词
  • 1
    [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2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3
    [清]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