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不寐十首》

竺国轮回说,诬民断勿疑。
还知已死后,即是未生时。
六道何凭考,三身故强推。
反终更原始,不寐试深思。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竺国轮回说,诬民断勿疑》,它是一首对佛教轮回观念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的作者对佛教的轮回观念持有强烈的质疑,并试图通过这首诗来引导人们不要被这种观念所迷惑。 首句“竺国轮回说,诬民断勿疑”,作者直接点出佛教轮回说的本质,并呼吁人们不要被这种观念所误导。这里的“竺国”可能是指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或古印度的某些地区,但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佛教的普遍性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诗句“还知已死后,即是未生时”,进一步阐述了轮回观念的虚妄性。作者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一轮轮回的开始,这种观念混淆了生死,误导了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六道何凭考,三身故强推”,这两句诗是对佛教轮回观念中六道和三身的具体描述的批判。六道指的是佛教中的六种生命状态,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三身则是指佛的三种身分——法身、应身、报身。作者认为这些描述都是强加于人的,并不能真实反映生命的本质。 最后,“反终更原始,不寐试深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轮回观念的反省和深思。他呼吁人们不要被轮回观念所束缚,要反省自己的生命历程,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轮回观念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旨在引导人们摆脱这种观念的束缚,重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这首诗的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创作背景
《不寐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组诗作,共十首。这些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无法入睡时所经历的种种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和赏析: 创作背景: 方回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个人在这个时代中的遭遇和感受。《不寐十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1. 情感真挚:方回的《不寐十首》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诗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这些情感都是真实而深刻的。 2. 形象生动:方回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形象生动。例如,“夜雨剪春韭”一句,通过描绘春雨中韭菜的生长情景,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3. 语言优美:方回的诗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诗歌形式和谐,音韵悦耳。 4. 主题深刻:《不寐十首》的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个人在这个时代中的遭遇和感受。这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5. 思想内涵丰富:方回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不寐十首》中,作者通过对夜晚无法入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这些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总之,《不寐十首》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诗歌。它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方回作为一位南宋诗人的独特魅力。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