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拟咏贫士七首》

龚夬坐何罪,持扇行觅钱。
唐意介之孙,忍饿死空山。
我尝读史册,怅望南渡前。
似兹良亦多,晚辈未可姗。
此责有所归,冠裳天地颠。
祸至崩杞国,彼悔其奚言。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公正和道德责任的探讨。通过对龚夬的遭遇和唐意介的孙子忍饥挨饿在空山的故事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 首段中,“龚夬坐何罪,持扇行觅钱”两句,诗人通过龚夬的形象,揭示了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利去谋取私利的现象。而“持扇行觅钱”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行为,引人深思。 “唐意介之孙,忍饿死空山”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唐意介的孙子忍饥挨饿在空山的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回顾历史,对那些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表示敬意。“我尝读史册,怅望南渡前”,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那些在困难时刻仍然坚守道德底线的人的敬意。 最后,“此责有所归,冠裳天地颠。祸至崩杞国,彼悔其奚言。”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认为这种责任应该归咎于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他们应该为这个混乱不堪的社会负责。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龚夬、唐意介等人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责任的关注,对那些在困难时刻仍然坚守道德底线的人表示敬意,同时也对那些不负责任、追求私利的人表达了愤慨。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创作背景
《拟咏贫士七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歌,共有七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疾苦。方回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爱,以及对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在这组诗中,方回以贫士为题材,描绘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通过对贫士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勤劳、节俭、正直等品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这些贫士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在艺术手法上,方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韵律,使诗歌具有音韵之美。 总的来说,《拟咏贫士七首》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传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忧虑。这首诗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平正义。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北临玄菟郡。
    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
    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
    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
    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
    平生何谓平。
  • 2
    [南北朝]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 3
    [南北朝]
    在死犹可忍。
    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
    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
    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
    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
    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
    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
    辽阳桑欲干。
    秋云粉絮结。
    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
    无用鏖皋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