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

门外葵花一丈高,讵期端午更绵袍。
佩符岂有玉刚卯,挑药久无金错刀。
人老形骸宜瘦劣,时危心肺倍焦劳。
柴门尽掩身多病,听雨寒窗首屡搔。
作品赏析
这首诗《门外葵花一丈高,讵期端午更绵袍》是一首描绘端午时节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局和个人身体状况的感慨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先,诗人在描述门外葵花高涨的景象,以生动的意象表达出初夏的生机和活力。葵花在端午时节正是一丈高,这是一个富有生机的象征,代表着大自然的繁荣和生命的旺盛。然而,诗人却以“讵期”一词,表达出出乎意料的转折,端午时节本应是炎热的夏季,但诗人却感到自己需要更厚的衣裳,这暗示着时局的动荡和个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 接着,诗人提到了端午节的习俗,如佩戴玉刚卯、挑药等。然而,这些习俗对于诗人来说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这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然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时局的动荡和身体的病弱中,身心备受煎熬。他感到自己形骸瘦劣,心肺焦劳,这是对诗人身体和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 最后,诗人描述自己身患疾病,柴门深掩,只能听雨声在寒窗中回荡。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情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苦闷和忧虑。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身体的病弱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读来令人深感同情和感慨。
相关诗词
  • 1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2
    [魏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 3
    [现代]
    我爱天边初二月。
    比着初三,弄影还清绝。
    一缕柔痕君莫说,眉弯纤细颜苍白。
    休盼成圆休恨缺。
    依样清光,圆缺无分别。
    上见一天星历历,下看一个飘零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