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为吴太初题初邻斋二首》

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
元来有物先天地,难向君家屋畔寻。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者的敬仰。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个隐居者的住所——三两茅庐,一条深深的小径通向这里。这里虽然简陋,但隐居者似乎已经找到了他的心灵家园。诗中“略知住处未知心”一句,表达了隐居者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他认为住处只是外在的物质条件,真正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接着,“元来有物先天地”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他认为自然万物是宇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人的存在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最后,“难向君家屋畔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者的敬仰之情。他觉得在隐居者的屋畔寻找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隐居者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者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诗词
  • 1
    [元]
    更休寻、玉山瑶草,蓬莱知在何处。
    司花嫌被春风妒。
    留待九秋清露。
    还解语。
    试问著、当时月夜乘鸾女。
    何年遗汝。
    甚不怕高寒,青冥万里,鬟鬓乱风雾。
    人间世、无物有香如许。
    灵均遗恨千古。
    芙蓉杜若何堪佩,憔悴行吟沅浦。
    空自苦。
    悄教得、扬雄不信离骚赋。
    云窗月户。
    恨白发诗翁,年来多病,不识醉乡路。
  • 2
    [唐]
    肃寺祠灵境,寻真到隐居。
    夤缘幽谷远,萧散白云馀。
    晚节持僧律,他年著道书。
    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
    寂静求无相,淳和睹太初。
    一峰绵岁月,万性任盈虚。
    篱隔溪钟度,窗临涧木疏。
    谢公怀旧壑,回驾复何如。
  • 3
    [宋]
    知君色慾未能除,好把精神契太初。
    从今发誓休贪慾,我保教君入太虚。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