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知非吟(三首)》

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种在竹边的兰花,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情感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首句“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描绘了兰花生长的环境,兰花种在竹林边,但竹子与兰花争夺阳光,使得兰花的光芒受到影响。这一句中透露出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以及兰花与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的竞争关系。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这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对兰花的影响,竹影逐渐稀薄,兰叶也开始萎黄。这一现象体现了生命的变化和衰退,也是自然规律的表现。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他认为兰花和竹子是同类,应该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伤害。这句话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深深喜爱和珍视,他决定带着兰花远离这些争斗和伤害,去一个宁静的地方,让兰花永远保持它的香气。这句话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愿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与竹子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知非吟(三首)》是明朝文人西吾衡上创作的一组诗。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作者的生涯经历和自我反省有关。西吾衡上在创作这组诗时,可能已经步入了人生的中后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顾、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和追求。在诗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诗词
  • 1
    [汉]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
  • 2
    [当代]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
    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
    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
    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
    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於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 3
    [宋]
    忆昔敲门赋瑞筠,鹿园佳话又重新。
    屋头能拓三三径,林下知非陸陸人。
    凿沼河须晋康乐,种荪还忆楚灵均。
    老师炼得心如镜,更把高台比月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