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苔欲死翠光存,秋去空林冷梦魂。 竹暗小窗僧打坐,月明深壑虎敲门。 谩愁粒绝鼠无耗,应喜衣穿虱易扪。 天黯恐因霜雪至,呼童好护菊花根。 |
|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之趣的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赏析: “苍苔欲死翠光存”,开篇即以“苍苔”和“翠光”两个意象描绘出秋末冬初的景象,苍苔因为缺少生机而显得苍白,但翠绿的苔藓仍在微微发光,表现出生命的顽强。 “秋去空林冷梦魂”,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空林秋意浓,让人心生寒意,也使人更容易进入梦境。而“冷梦魂”不仅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寒冷,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竹暗小窗僧打坐”,此句借用僧人打坐的形象来描绘竹林的静谧,增添了禅意,同时也让人想起古人常说的“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照空林鸟不惊”,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静谧和肃杀。 “月明深壑虎敲门”,这句诗借用虎敲门这一形象,描绘出月夜深壑的幽深和神秘,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警醒和危机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需要保护。 “谩愁粒绝鼠无耗,应喜衣穿虱易扪”,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的乐观和豁达,面对粒绝鼠无的困境,诗人不仅不愁,反而认为衣穿虱易扪是一种好事。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最后,“天黯恐因霜雪至,呼童好护菊花根”,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天色黯淡可能预示着霜雪将至,但这也意味着菊花即将开放,诗人因此提醒童子要好好保护菊花的根。这既是对菊花的期待,也是对生活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象的描绘,表现出生命的顽强、静谧、肃杀、危机感和乐观豁达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通过对自然之趣的描绘,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