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向颓檐昼负暄,前峰忽听落啼猿。 未离文字非心眼,欲证圆通有耳根。 翠羽每衔花入梦,好风特为我关门。 胸中一事凭谁论,将此身心报佛恩。 ¤ |
| 这首诗是作者在寺庙中静心休息,享受阳光,听到猿啼,梦到翠鸟,感受到佛恩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平静。 首句“闲向颓檐昼负暄”,作者在寺庙的旧建筑中休息,阳光照在颓败的檐角上,给人以闲适和安静的感觉。 “前峰忽听落猿啼”一句,突然听到前方的山峰上猿猴的啼叫声,更增添了寺庙的幽静。 “未离文字非心眼,欲证圆通有耳根”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文字的淡然态度,不执着于文字,但也不忽视文字,这是修心养性的表现,也是对佛法理解的深化。 “翠羽每衔花入梦,好风特为我关门”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安静的夜晚,梦到翠鸟衔花,好风吹门的美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胸中一事凭谁论”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反思自己的内心,感到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和思考,但无人可以倾诉。 “将此身心报佛恩”则表达了作者对佛恩的感激和敬仰,愿意用自己全部的身心来回报佛恩,体现了作者对信仰的坚定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的静心生活和内心感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