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
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
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帝王游览都城的壮丽画面,展现出诗人对皇家气派和都城美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这里运用了高远的意象,以“骊阜”形容皇都的地势高峻,威严庄重,以“銮游”描绘皇帝游览都城的情景,形成一幅壮阔的画面,展现出都城的气势和皇家的尊严。 颔联“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诗人巧妙地以“原隰”形容广袤的平原,以“旌门”象征皇家的威严,以“风云”描绘皇帝座驾的飞扬气势,进一步渲染了皇家游览的壮观场景,同时也展示出诗人对皇家的敬仰之情。 颈联“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直立的城墙比作斗柄,将官家的树木比作星榆,形象地展现了都城的布局和美景,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诗人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荣幸之情,同时也展现出他对皇家的忠诚和尊崇。 通过赏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了皇家游览都城的壮丽场景,展现出诗人对皇家尊严和都城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皇家的忠诚和尊崇。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是唐朝诗人刘宪的一首应制诗。应制诗是古代臣子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形式则比较华丽。刘宪的这一首应制诗,就是为了迎合皇帝(圣制)而创作的。 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意味着皇帝登上了骊山的高顶,俯瞰大地,心生感慨,于是命令臣子们作诗唱和。刘宪作为臣子,便创作了这首诗来应和皇帝。 对于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历史文献研究。这类应制诗的创作,往往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皇帝性格、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关诗词
  • 1
    [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 2
    [元]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
    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
    谁点注。
    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
    藕丝几缕。
    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
    一样骊山怀古。
    古今朝暮云雨。
    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
    须唤取。
    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
    西风不住。
    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
    凉月又南浦。
  • 3
    [清]
    八成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