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人见植初,老对梵王居。 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 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 尽日无僧绕,清风长有余。 | 
| 这是一首描绘山寺古松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松树的形态、生长环境和其独特的韵味。诗人以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勾勒出一幅寂静、幽深的山寺松景图。 首联“何人见植初,老对梵王居”以问句开头,引人深思,让人对古松的来历产生好奇。同时,“老对梵王居”说明了这棵松树已经长久地生长在佛寺之旁,与梵王(佛教中的大梵天王)相对,营造了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 颔联“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中,诗人借助“山鬼”和“樵夫”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环境。这里,“山鬼暗栖托”描绘了松树生长在幽暗的山林之中,“樵夫难破除”则展现了松树坚韧不屈的生命力,不易被砍伐。 颈联“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则从声音和影像两个角度,以秋天的天空和月下的水潭为背景,描绘了松树的高大和影子倒映在水潭中的景象。“声高”和“影倒”两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松树的巍峨和优美。 尾联“尽日无僧绕,清风长有余”中,诗人描述了尽管整日没有僧人围绕,但清风常在,使得松树更加显得清雅悠扬。这一联既展现了松树在寂静中的坚韧和优雅,也表达了诗人对松树深深的敬仰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