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通玄洞》

遨游倦听水声潺,却爱灵崖引憩间。
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
半袈裟裹须弥现,隙滹阿中法界宽。
为纳千僧浑不见,欲于此地扣禅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人在山水间游倦后,寻找禅意栖息的场景。在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禅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禅理的追寻。 首句“遨游倦听水声潺,却爱灵崖引憩间。”描绘了游人在游玩之后,对水声感到厌倦,却喜欢在灵动的山崖下休息。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宁静栖息地的喜爱。 接下来,“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作者用倒装句式,描绘了夕阳穿过曲折的山峦,树木簇拥着余晖,风吹动着斜雨洒在藤蔓上。这两句诗充满了大自然的韵味,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然后,“半袈裟裹须弥现,隙滹阿中法界宽。”作者运用佛教典故,描绘了半披袈裟的佛祖形象,以及佛法无边的境界。这里通过佛教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禅理的追寻。 最后,“为纳千僧浑不见,欲于此地扣禅关。”作者表达了在这宁静的栖息地,想要参禅悟道的愿望。通过“纳千僧”与“扣禅关”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禅理的虔诚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佛教元素的运用,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禅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禅理的追寻。
创作背景
《通玄洞》是宋朝诗人曹叔远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通玄洞这个自然景观有关。通玄洞可能是一个具有奇特地质景观或美妙自然风光的山洞。诗人可能被通玄洞的神秘、壮丽或独特之美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在诗中,诗人可能通过描绘通玄洞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或者借助通玄洞的意象,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或哲学思考。 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曹叔远创作《通玄洞》时的具体背景和心境。然而,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相关诗词
  • 1
    [宋]
    蓬壶咫尺隔尘氛,流水桃源上下村。
    游遍东西南北洞,风光别是一乾坤。
  • 2
    [明]
    欹阁倚危巅,疏钟破暝烟。
    涧回遥带合,峰抱翠涛连。
    无复容尘地,刚余看月天。
    想应风雨夜,枯坐更通玄。
  • 3
    [汉]
    皇皇者凤。
    通玄知时。
    萃于山趾。
    与帝邀期。
    吉事有祥。
    惟汉之祺。
曹叔远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