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杨照承议芦雁枕屏》

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
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从洒飞雪。
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黄芦槭槭枝叶乾。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潇相洞庭云水隔,山路坡陁断行客。
从来冬景画已难,况有翎毛似崔白。
已觉冰漫稻梁少,更疑水宿溪垠窄。
生平有道付沧洲,今日床头动行色。
屏风主人家近远,我昔曾过浔阳县,田芦野雁尝亲见。
出门解榻定相逢,借我家乡令对面。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作场景,通过细节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画师的独特技艺和艺术的魅力。 首联“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画师并不愿意传递他所擅长的风蝶的画法,反而刻意创造出枯树和枯草来展示他的奇绝之处。这种描绘展现出画师的个性特点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为后文描绘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提供了铺垫。 颔联“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从洒飞雪。”描绘了画面中的清秋景象,但并没有繁茂的树木和阴云密布的景象,而是通过深门洒下飞雪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这种描绘方式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感和诗意,同时也为后文描绘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提供了背景。 颈联“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在雪地里,鸭儿在沙石上休息,头枕着白云团簇的地方。这一细节描绘出冬天的寂静和寂寥之感,同时也表现了画师的细心观察和情感投入。 接下来几联,诗人的想象和联想越来越丰富,将画面中的元素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展现出画作的生动和真实。他描述了江边的大雁飞起,仿佛身临其境地来到了潇湘之间;又将洞庭湖的云水隔断、山路坡陁的景象与画中景物相联系;最后更是将画中的元素与自己的经历和情感相融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和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展现了画师的独特技艺和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画作的生动和真实,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的机会。
创作背景
《杨照承议芦雁枕屏》是宋朝诗人毕士安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杨照的芦雁枕屏有关。芦雁枕屏是一种画作或者装饰品,上面通常描绘有飞翔的雁群和芦苇等自然元素。毕士安可能是在欣赏了杨照的芦雁枕屏后,受到了启发和感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在诗中,毕士安通过对芦雁枕屏上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借雁群的形象寄托了一些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毕士安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诗词
  • 1
    [宋]
    笼养翎毛不记名,春来巧弄百般声。
    临风放出丹山凤,多谢箫韶奏九成。
  • 2
    [宋]
    霜清木脱峭寒侵,惊见佳花吐远林。
    冷落自怜池上影,孤高谁赏月边心。
    简文煎彩谈何易,杜老巡檐意最深。
    寂寂溪桥断行迹,吹香独与我追寻。
  • 3
    [宋]
    为问高夫子,朱黄想校书。
    有诗连日有,无讯十分无。
    月谈梅行色,窗寒竹寄居。
    惟应牙痛愈,列屋任闲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