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嵩山寻冯炼师不遇》

青溪访道凌烟曙,王子仙成已飞去。
更值空山雷雨时,云林薄暮归何处。
第一百五十六卷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青溪访道凌烟曙,王子仙成已飞去”以一个早起的寻道者在溪边等待天亮的故事开始,诗中的人物怀着一种希望和期待的心情,他在等待着,也许在溪边漫步,也许在山间静观日出。而时间在这里似乎被拉慢了脚步,阳光尚未完全洒满大地,新的一天刚刚开始。此刻,诗中的仙者“王子”已经飞升成仙,飘然而去。这是一种超越尘世的超越时间的想象,是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生动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更值空山雷雨时,云林薄暮归何处”,更深入地描绘了这种寻找与期待的情感。此时正值空山雷雨之时,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家隐居之地,雨后的云林更显得空灵而神秘。而寻找者在薄暮之时,对于“王子”的归处感到迷茫和困惑。这既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也是对寻找者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 整首诗通过富有诗意的叙述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寻求道家思想的人在空山云林中的内心世界。它充满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道家思想的魅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嵩山寻冯炼师不遇》是唐朝诗人崔曙的一首诗。冯炼师是一个道士,崔曙去嵩山寻访他,但没有遇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嵩山、道教以及寻访友人的经历有关。嵩山是道教圣地之一,崔曙可能出于对道教的兴趣或对冯炼师的仰慕,特地去寻访。然而,他没有遇到冯炼师,可能有些失望和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嵩山的景色,表达了寻访不遇的惆怅心情,也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唐]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 2
    [唐]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 3
    [唐]
    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
    卢扬州,萧歙州。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
    千灾万怪天南道,猩猩鹦鹉皆人言。
    山魈吹火虫入碗,鸩鸟咒诅鲛吐涎。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我忆君心千百间。
    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