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作品赏析
重九登高,诗人所登的是汉文帝的望仙台,诗又是赠给县令的,内容不能不受制约。但诗人有机地契合眼前所见的风景来抒发感情,对县令的揄扬含而不露,用陶渊明九月九日在宅边菊丛中逢王弘送酒来的典故,既切又工。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创作背景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是唐朝诗人崔曙的一首佳作,其创作背景与重阳节、仙台登高以及作者与友人刘明府的交往有关。在某个重阳节,作者与友人刘明府一同登上望仙台,欣赏壮美的风景,不禁浮想联翩。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因此写下此诗,旨在表达与友人共饮陶醉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仕途奔波的感慨。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宋]
    不奈滴檐声,风囘昨夜晴。
    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
    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 2
    [明]
    侯生七十老监门,皮骨都消意气存。
    不是众中虚左待,当时谁报信陵恩。
  • 3
    [唐]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珪。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入门披彩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
    贤哉苟征君,灭迹为圃畦。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
  • 4
    [唐]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5
    [唐]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