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
| 端把中庸诵一篇,眼前神物顿森然。 尘埃扫尽无他虑,尽管高楼自在眠。 |
| 惆怅流水时,萧条背城路。 离人出古亭,嘶马入寒树。 江海正风波,相逢在何处。 |
| 毛发肌肤总道充,面前无处不相逢。 为何南北多岐士,动隔江山千万重。 |
| 穆王八骏鱼千里,汉武末年狐首丘。 驰鹜崩奔何日了,灵台咫尺不回头。 |
| 三纲五典不用学,旦气清时在枕边。 未出母胎无不具,何须万里役楼船。 |
| 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余。 颜子一春常不出,他人日日去其庐。 |
| 巨鳌山更在头上,骊龙珠犹寄颔边。 何似一身千万善,流行弃满地中泉。 |
| 纸上遗书字宛然,千年微意有谁传。 曾将灵钥开关钮,珍重成周二老贤。 |
|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
| 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 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 寒潮来滟滟,秋叶下纷纷。 便送江东去,徘徊只待君。 |
|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
| 学就右军家数字,笔成东鲁圣人书。 鸾翔凤翥三千许,鹤发鸡皮七十余。 从昔晋碑那写此,近来燕说正纷如。 平生嗜好同羊枣,展玩吟哦又起予。 |
| 天下中庸,千载一灯,传之自公。 有涵洪雅量,陂澄千顷,坚凝定力,壁立孤峰。 佐鼎调梅,参帷借箸,略试斯文经济功。 听淮鹤,暂素丝揽辔,玉帐分弓。 朝来鼓角声雄。 庆元帅新除初度逢。 任西风局面,人皆氵项洞,福星堂上,我独从容。 草檄传燕,开门释蔡,了却中原公衮东。 归廊庙,把格天勋业,与宋无穷。 |
|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
| 春风祖席引香醪,白马骊驹草色袍。 官舍前鹽两京道,居民半杂五陵豪。 卑飞碌碌犹栖棘,馀地飘飘暂鼓刀。 捧檄初同昔人喜,不应搔首欢徒劳。 |
|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首,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经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硃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 |
|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硃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
| 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 如何故国见,更欲异乡期。 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 空将满眼泪,千里怨相思。 |
| 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 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 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 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 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卮。 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 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 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