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
|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 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
| 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 门第昔年旌阙耸,主人长日讲筵开。 化行乡党浑无颂,教得儿孙尽有才。 好是诸生游息处,四时花木绕书台。 |
| 南纪仙乡景最佳,林泉幽致有儒家。 门旌孝义为人范,殿试贤能是国华。 物象四时供野兴,图书万卷益生涯。 遥思竹阁凭虚槛,下瞰章江浸晓霞。 |
| 他乡久客不堪怀,风雨书窗又独来。 梦恶喜闻莺唤醒,归途羞见雁声囘。 望春山色今须好,年少时光老易催。 坎止流行天已定,揿髯一笑且衔杯。 |
| 贤良肄业文方盛,孝友传家族更豪。 旌表特恩门第贵,御书新赐姓名高。 谋孙有后荣非数,待士无疏众岂劳。 我想华林终未到,只因气概属仙曹。 |
| 圣主临朝重义门,紫泥旌表不优恩。 广延墨客收经籍,已见丹朱及子孙。 池沼宴时花满槛,烟霞吟处酒盈樽。 清闲官秩清闲景,千户侯封未足伦。 |
| 烟霞缥缈锁仙乡,万卷诗书一草堂。 孝义声华辉北阙,门闾显赫耀南方。 千寻瀑布侵肌冷,四季闲花扑鼻香。 胜事人间无敌处,王公诗版砌虹梁。 |
| 旌阙书亭焕水乡,四时烟景似沧浪。 玉浆寒色连莎砌,金障秋阴覆草堂。 田里从来应逊畔,儿孙游戏亦成行。 吾君孝理风天下,谁识讴歌缀乐章。 |
| 满架高峰隐史书,英儒冠盖会仙居。 云霞满屋光难掩,松柏数庭景有余。 累世子孙传孝义,一时旌表在门闾。 要知感伏休徵处,次第鸾凰上碧虚。 |
| 一室可忘老,四窗宜读书。 但教樽有酒,莫问食无鱼。 客子家何在,明朝岁又除。 思归徒自苦,安处即吾庐。 |
| 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 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 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 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 |
| 尽说灵踪妨画图,幽奇高尚义群居。 山林总是神仙隐,礼乐爰修周孔书。 解驾十年惟壮士,担簦千里结名庐。 功成霄以非常事,对此那堪不我欺。 |
| 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 迁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 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
| 华林家声世不渝,云仍次第秉鱼须。 乌衣门大容高盖,蝌蚪书多聚硕儒。 里巷当今为甲族,风烟从古是仙都。 岂惟一榻留徐孺,食客三千兼鱠鲈。 |
| 山绕华林气象和,此心犹恨未相过。 门闾世表曾颜德,榜帖人登晃董科。 春暖花开飘几砚,晚归云影在松萝。 公卿无限新诗什,雅咏悠然地益。 |
| 世世趋庭列雁行,烟萝泉石绕书堂。 分题月下联书版,聚宴花前献寿觞。 旌表异恩逢圣代,隐居佳致接仙乡。 因知孝治垂风化,青史留名道允光。 |
| 浔阳风景接洪都,传说胡君四世居。 诗句满朝皆育咏,君王旌孝表门闾。 数闻过客谈多惠,秘欲凭僧去借书。 若把公卿名刻石,共瞻驷马慕相如。 |
| 桃李清明旧著地行,门旌高映诜堂。 乌衣里巷钦风化,曲水杯盘乐羽觞。 客馆早邻徐孺宅,仙居今似武夷乡。 家声传得缃缣事,后裔扬名道更光。 |
|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 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 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