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君游每接,自余居多暇。 留连上客筵,款曲中园驾。 赋诗芳泉侧,举爵茂阴下。 放心安知忧,携手不能罢。 日气淡将夕,云影垂方夏。 为农信可欢,世自薄躬稼。 |
| 荆璞自楚宝,顾终杂土木。 和氏浪三献,一身已再辱。 小儒褐衣底,磊落几荆玉。 把玩坐蓬屋,和应笑遗俗。 善价谁不怀,一辱讵可赎。 吾亦笑和氏,葵犹卫其足。 |
|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
| 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 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
| 默坐非关闷,凝情只在诗。 庭闲花落后,山静月明时。 答客言多简,寻僧步稍迟。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
| 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和氏识荆璆。 一川浊水浮文鷁,千里轻帆落武丘。 身退岂嫌吾道进,学成方悟众人求。 西风乞得东南守,杖策还能访我不。 |
|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
|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
| 香沐整山衣,开君一轴诗。 吟当秋景苦,味出雪林迟。 经济几人到,工夫两鬓知。 因嗟和氏泪,不是等闲垂。 |
| 讽讨穷修晷,颇悦古人情。 周楚先河滥,汉晋浩波横。 吐吞烟霞混,组绣阳春生。 妙化犹九转,巧拙非一程。 隋侯自朗莹,和氏自温明。 既使瓴甋竞,又俾鱼目争。 所以绝琴者,千载不复鸣。 |
| 岁暮送行舟,寒烟古渡头。 渚禽冲客起,野水带冰流。 经史探深趣,江山属壮游。 莫将和氏璧,轻向暗中投。 |
| 峨峨神岳吐灵襟,弱冠飞英翰墨林。 楚国未登和氏璧,晋人惟重孔家金。 文高千丈云霞彩,赋敌三都鼓吹音。 圣代已招岩穴士,传生他日定为霖。 |
| 山雨冻欲雪,谁怜被褐徒。 手持和氏璧,袖有太公符。 勋业归明主,衰迟笑腐儒。 年年此时候,行役在长途。 |
| 我闻茅峰下,曾有卧龙人。 风云未承运,渊潜聊自珍。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 缁尘化衣裳,我独洁其身。 揽镜忽自笑,奈此白发新。 |
| 已矣知无憾,贤愚共此途。 白驹驰白日,黄发掩黄垆。 和氏终归赵,干将不葬吴。 拏痾如可强,犹拟尊生刍。 |
|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 六旬余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 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
| 五世衣冠盛,吾乡识故家。 渥洼驹有种,和氏璧无瑕。 了县真谈笑,还朝看咄嗟。 天乎那可料,丹旐出京华。 |
| 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
| 华发萧然入帝城,如何直道尚迂迟。 从来白璧称和氏,安得黄金到不疑。 归骑正须夸疾速,慈颜想见倍欢怡。 人生最是团栾乐,况值薰风荔子时。 |
| 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出处离心尽,荣枯会面稀。 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