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华鲜丽露华浓,梳流香朝竞容。 来在梦中甘化蝶,入伊心里不如蜂。 宫娥捧拥西施醉,天乐喧阗虢国风。 高拗浮须继烛,玳簪分载酒千钟。 |
| 阿统遥知是酒宗,作诗工似选诗工。 写成判语皆吟笔,翻得离骚再国风。 共喜横渠传有弟,久夸坡老学如翁。 世间师友多零落,今在庭闱诺唯中。 |
| 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 昔朝曾侍玄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 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 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
| 不见二三子,悠然吴楚间。 尽应生白发,几个在青山。 ,莫放闲。 君闻国风否,千载咏关关。 |
| 删后纷纷竞长雄,诗家妙处几家同。 门前荒草深三尺,老艾当年说国风。 |
| 俯槛微歌猛虎行,暮楼钟铁又铮铮。 好将石剑磨三伏,自有巴猿报五更。 种竹养茶家计薄,依山临水国风法。 张王左道曹刘战,只此只园不识兵。 |
| 笄年逾十便孀居,苦教孤儿共瘁劬。 咸叹邹公如令子,不知冀缺是贤夫。 贫能守志人难及,养不酬心世所吁。 我咏国风长大息,共姜谁谓在今无。 |
| 兵机将略总如神,儒术仍参席上珍。 补得国风成百咏,不妨幕府有诗人。 |
| 诗与时投未救饥,君诗况复不投时。 纷纷哙等揶揄甚,堇堇颜徒从臾之。 雅颂国风归隽永,箪瓢陋巷付讎夷。 更充以易卒忘物,与自然游了不知。 |
| 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 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 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 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 |
| 天宝太白殁,六义已消歇。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
| 忘机对芳草,一目青浮浮。 荣枯四时行,寂寞万事休。 树谖见国风,采菊闻灵修。 空残飞蓬首,讵返王逊游。 韩子木强人,臭味谁敢投。 暮年还小黠,不肯辨薰莸。 |
| 摩挲风月堂,应记中庸公。 墙头荔子熟,勿翦比国风。 此翁出岭来,两颊丹砂红。 但云身力健,不言槟榔功。 |
| 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 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秪等闲。 |
| 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 自从来阙下,未胜在山中。 丹桂日应老,白云居久空。 谁能谢时去,聊与此生同。 |
| 早岁为儒读国风,夫人高节有谁同。 至今桑梓传家法,便说蘋蘩力妇功。 闺内衾裯长自苦,堂前滫瀡得能丰。 欲知淑德碑何在,只听乡人叹息中。 |
|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国风。 |
| 躬承清问及年丰,蚕麦今还与旧同。 稼穑艰难周圣虑,农桑劝课即田功。 志民深闵僖公雨,勤业犹存豳国风。 恳恳召和关主德,我皇心直与天通。 |
| 灌顶清凉一滴通,大毗卢藏遍虚空。 欲飞蔷卜花无尽,须待陀罗尼有功。 金杵力摧魔界黑,水精光透夜灯红。 可堪东献明天子,命服新酬赞国风。 |
|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