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第归来正黑头,艾轩遗墨费旁搜。 及瓜上日相催迫,锓枣通宵细校雠。 充类所行皆好事,立身何患不前修。 故家常宝文公帖,谨勿逢人便有求。 |
| 莫作寻常一尉看,斯人能大所居官。 才高不数麒麟楦,气盛曾排虎豹关。 初筮事人须以直,有心及特莫辞难。 此行有一为君贺,刺史贤如元次山。 |
| 八月梨枣红,绕墙风自落。 江南风雨余,未觉衣衾薄。 壁虫忧寒来,催妇织衣著。 荒畦杞菊花,犹用充羹臛。 连日无酒饮,令人风味恶。 颇似扬子云,家贫官落魄。 忽闻輶轩书,涩读劳辅齶。 虚堂漏刻间,九土可领略。 愿多载酒人,喜我识字博。 设心更自笑,欲过屠门嚼。 往时抱经纶,待价一丘壑。 卜师非熊罴,梦相解靡索。 所欲吾未奢,... |
|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 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 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 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 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 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 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 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 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 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 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
| 身隔辽东渡,心怀冀北群。 会归苏属国,却忆范将军。 风阵横秋雁,雷声吼夜蚊。 方言莫相笑,唐梵本殊分。 |
| 前村笑语近黄昏,独向江头望故园。 漂泊每怜归去晚,儿童各自解方言。 |
| 曾见方言识,曾闻始谓知。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
| 下有黄泉上有天,人人许住百来年。 还知虚过死万遍,都似不曾生一般。 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 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 |
| 不得身为郡,归来两鬓青。 方言营隐地,岂拟落文星。 字有佳人学,琴无野鹤听。 伤心共吟边,残墨在窗棂。 |
| 北俊南孊气不同,少能炙轂老能聪。 可知销尽劳生骨,即在方言两卷中。 |
| 草白三丫路,苔青五里牌。 长年画马客,几两利名鞋。 斗籴随时贵,方言到处乖。 近山樵有主。 童稚拾松钗。 |
| 无名踪迹故难兴,智者消详冷似冰。 廓落异端随日变,乖违法度受天懲。 机关勿使抬他谤,亮直温和自举升。 好事相宗堪轨范,方言内外一般称。 |
| 万片随风正可嗟,残枝带雨认梨花。 胭脂洗尽馀香雪,翠幄光生散绮霞。 品类海棠无杰句,方言出顶更雄夸。 题诗载酒同清赏,月上梢头始到家。 |
| 静听鸟相喧,其中有意存。 提壶爱宾客,脱袴惜儿孙。 气结辽城怨,声衔蜀帝冤。 阿谁能细译,收拾入方言。 |
| 纷纷传檄方言战,猝猝囊金又说和。 谁信规摹须早定,计然半策不须多。 |
|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 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
| 寄语纷纷利欲人,不知何者是经纶。 行藏未可便轻议,学问先须辨得真。 莫把空言来误世,要明明德去新民。 大凡体立方言用,且着工夫检自身。 |
| 寒溪曲折带,桑原人语鸡。 鸣又一村破,寂偶然闻梵。 呗问程频尔,误方言微茫。 芦荻翻黄影,点缀峰峦出。 翠痕落日湖,昏行不得孤。 篷浊酒亦销魂。 |
| 编槿聊成径,剥杨便割邻。 方言咨客户,要略颂齐民。 井露麋难汲,畦晴屦易尘。 清时耕凿事,未敢让他人。 |
|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 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