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风流颜太师,英风烈烈动朝仪。 危身已著当时节,正笔犹开百世疑。 儿作此书真识路,翁因忆汝念临岐。 殷勤莫改平原脚,庆及门闾会有时。 |
牡丹姚魏荔方陈,欧蔡亡来罕识真。 纵使有文堪续谱,未知楷法属何人。 |
江南羽化张天雨,海上神交宋仲温。 楷法钟繇称独步,草临皇象已专门。 折钗未坠风前股,漏屋先凝雨后痕。 寄语临池诸俊彦,蚓蛇鸡鹜莫须论。 |
老来楷法不如初,试向间齐习草书。 落笔何曾见飞动,雕章早已过吹嘘。 伯英比圣功难到,怀素称狂力有馀。 若谓伊余堪继踵,祇应缘木可求鱼。 |
昔日儒衫今武车,重来耆老尚奔趋。 后人相继皆清德,小吏回看半白须。 条教谩为新楷法,官资犹作旧称呼。 里门不闭田畴辟,好买丹青别画图。 |
居士幼哭父失聪,长拙生理,以善楷法游于贵卿之门。 嘉靖己未,年六十,为作是歌。 固穷居士黔娄风,鬓毛毵毵两耳聋。 人言世事不可对,揶揄一笑轻贵公。 邑中昔日连云第,荒井今朝草不薙。 落日萧萧院壁空,凄风入栏花委地。 固穷居士心悠悠,暇日常穿敝穀游。 人生取足一饱耳,何必营营执算筹。 |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 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 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 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 风惊电掣浮云飞,蛟龙奋跃猛虎驰。 汉晋草法千载师,张颠藏真亦绝奇。 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 固知顿挫出腕力,亦用飞动生神采。 古来篆籀今已讹,何况隶草讹愈多。 吾书岂必论工緻,诚悬... |
...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 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 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 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袢。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
圣学天攸纵,宸文日又新。 因摛镂牙管,分赐挈囊臣。 玉几繙经暇,瑶宫锡宴辰。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丝纶。 才赏唐词客,人称贺季真。 开编掇风什,洒翰落霜筠。 楷法前无古,书评妙入神。 良惭孤陋甚,获对宠光频。 得异登床诮,藏过韫匵珍。 护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职幸联簪笔,忧常念负薪。 惟勤黄卷业,仰答大君仁。 |
...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 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得,虽边圉亦得惟从容于文艺也。 於虖,诗文之传,几人于兹,独于此书,有感有思。 流风之存,妙墨之遗。 |
冰胶楚舸岁将穷,广陵别乘怜老翁。 殷勤来邀强一往,虚堂肴酒罗甘丰。 我病胃寒不下咽,匕筹谩举叨席中。 主人欲客心意欢,出以飞帛腾龙鸾。 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书帖未足观。 坐间杜子好弄笔,诋讥前辈无全完。 一见宝踪天下妙,稽首赞仰舌吻乾。 如此别识已太险,我不颂咏还应难。 |
...三生缘,遂为二姓配。 至人与凡夫,伉俪岂其辈。 鬵书以自给,细字如玉碎。 一一存楷法,明珠蔑瑕颣。 初如鹣比翼,久若鱼同阴。 终日了韵编,心画亡罣碍。 人间八百本,终古知敬爱。 玉篇尤可珍,何必赠杂佩。 倘邀千黄金,虽贫亦当贷。 摩挲惜见晚,老眼看茫昧。 墨妙饶精神,笔劲含姿态。 次第部居中,盘曲法库内。 九龄美风度,孟博... |
... 君侯谦虚不自供,胡不赠世文章伯。 一涔之水容牛蹄,识字有数我自知。 小时双钩学楷法,至令儿子憎家鸡。 虽然嘉惠敢虚辱,煮泥续尾成大轴。 写心与君心莫传,平生落魄不问天。 樽前花底幸好戏,为君绝笔谢风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