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一心如铁劲,阖门百口等毛轻。 |
水国凄凉住,秋宵烂熳眠。 归云犹带雨,堕月忽明船。 社稷资长算,髭须近莫年。 乱离栖不定,百口托浮田。 |
雅正余音隐小成,咿哇嘈囐彼何荣。 数声睆彼迁乔语,一洗纷纷百口鸣。 |
貌若蝴蜂腿脚纖,细腰项紧两头尖。 遍身黄色金纹理,百口之中一口钳。 |
贞观得奇士,子孙宅荆土。 一家五百口,六世同所处。 |
忆昔建炎南渡时,兵间脱死命如丝。 奉亲百口一身在,许国寸心孤剑知。 坐有客瘖堪共醉,身今病忘莫求医。 出门但畏从人事,临水登山却未衰。 |
寸晷场中较尺寻,荣亲无路泪盈襟。 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 昨梦重圆知误喜,平生失计为工吟。 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 |
老翁衰病不忧花,百口唯须麦养家。 闻道田中犹要雪,兼收凝白试山茶。 |
事死如生实至难,古来不独数丁兰。 遗骸已逐干戈尽,刻木难忘菽水欢。 天地一身难养育,子孙百口复团圆。 吾皇德泽将何报,忠孝垂名两不刊。 |
否泰由来在岁星,谁听叩角作商声。 一朝汉魏成今古,百口燕秦隔死生。 雉堞仅能逃病妇,雁书犹记作团兄。 雪云埋尽辽西路,有酒如淮奈此情。 |
寄语金渊陆大夫,归田相府竟何如。 提兵劫取已非矣,纵火烧残岂义欤。 百口丧身端自尔,千钱酬直殆营平。 君行试与重商略,乌鹊南来数寄声。 |
三君异代同清节,百口流芳共一祠。 岂但吴江夸美绩,要教今古慕英姿。 寒江钓雪堪供脍,夜月垂虹直可骑。 著脚岂容成默默,祗缘题好愧留诗。 |
百口共一灶,终年事烹煎。 力耕饲饥馋,灶敝火亦烦。 昨日一百五,老穉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烟。 适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敛为一夫用,无心固当然。 |
百口惟翁懒入闉,讙传画隼出行春。 冶容淇上多游女,群饮街头有醉人。 听黑箫韶成假寐,映青藜杖是前身。 不知谁侍传柑宴,早为君王靖塞尘。 |
生世如梦境,淹速无定时。 少壮不可恃,况汝迫耄期。 五官及百骸,自揣日益衰,客来能送迎,要是强支持。 百口皆新人,所至无旧知。 绍兴同朝者,扫地靡复遗。 虽云穷耐久,造物岂汝私? 余日真几何? 得酒且伸眉。 |
宅舍元依毕竟空,小乘惯住草庵中。 一生滞念余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 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三间道院吾真足,余问儿曹莫问翁。 |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鸣呼! 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
少驰贤孝誉,来配颍川家。 虽夺共姜誓,曾无贤母瑕。 一乡蒙爱惠,百口藉生涯。 享福逾中寿,归与勿怨嗟。 |
晚岁有余乐,天教一向闲。 嵩阳百口住,岭外七年还。 卜宅先邻晏,携瓢欲饮颜。 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 |
苍烟屯不散,疋素横郊原。 雨细不湿衣,著水始见痕,踌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门。 一一送归鸦,枫林犹未昏。 念昔寿州归,绍兴初纪元,阖门过百口,一身今独存。 不死实有命,送老三家村。 躬耕幸得食,万事不足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