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不扶微学,心犹守旧闻。 壁间科斗字,秦火岂能焚? |
| 复壁交青琐,重帘挂紫绳。 如何一柱观,不碍九枝灯。 扇薄常规月,钗斜只镂冰。 歌成犹未唱,秦火入夷陵。 |
| 第一快心事,东来识此雄。 学空秦火后,功就楚歌中。 大陆成争鹿,沧瀛蛰老龙。 牛刀勿小试,留我借东风。 |
| 秦火自焚宁害圣,金丝堂壁閟家书。 典坟启发皆天意,非谓共王好治居。 |
| 六籍唯残圣道醇,中更秦火不成尘。 华陀老黠徒惊俗,吾岂无书可活人! |
| 片纸殷勤赠跋篇,来从箕子旧朝鲜。 六经原不经秦火,好为刊传惠后贤。 |
| 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 汝始弱龄吾已耄,要当致力各终身。 |
| 秦火燎原,衣冠涂炭。 绕指之柔,出乎百锻。 如公之刚,犹死忧患。 时欤命欤,一览三叹。 |
|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悟鉴精明原本末,讨穷商略较锱铢。 所存偶免随秦火,不喻遗忘笑汉儒。 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 |
| 易传三圣至仲尼,炎炎秦火乃见遗。 经中独无一字疑,正须虚心以受之。 世衰道散吁可悲! 我老欲学无硕师。 父子共读忘朝饥,此生有尽志不移。 |
| 声称籍甚自髫年,圣处闻之于膝边。 庙瑟久无人续响,国棋谁与子分先。 书经秦火讹难读,钵至曹溪靳不传。 功行满时笙鹤下,未应山泽著臞仙。 |
| 羲皇世远矣,圣道久粃糠。 纵有鲁中叟,弥缝犹未遑。 况复经秦火,烬末谁能匡。 赤帝按剑起,犄角重傍徨。 天运如此耳,不饮之何方。 壶觞辄自引,未肯须臾忘。 匪苟好沉湎,逃名托醉乡。 |
| 砾裂扫空凡例说,精微勘破后先天。 遥知长麈升高座,惜未巍冠列细毡。 秦火安能燔六籍,汉儒浪自费三年。 自惭不是韩宣子,获见春秋易象全。 |
| 白兔速圩顶,暗壁收遗编。 握之不盈掬,而能千万年。 天地可无人,秦火乃可然。 其粗洒埽间,其精造化先。 后来读书者,暗引佛与仙。 之人胡弗灵,所论各有偏。 嚣祲碍亭毒,三精惨不鲜。 涂饰为善治。 制作埋九渊。 固有二三子,梯级堪攀缘。 夜永发孤啑,思远能废眠。 拔地为五岳,岂其高到天。 |
| 几年避地客天涯,岊水东边曾卜家。 乐与诸生谈俎豆,闲从父老问桑麻。 兵前坤轴延秦火,乱后天河断汉槎。 仅有蓝田文学椽,摄官不忍剥疮痂。 |
|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 |
| 今日雪始晴,遶舍鸟乌乐。 老来少睡眠,虽病亦早作。 岂无案上书,可与共寂寞。 弦歌始风雅,次第窥灏噩。 高明仰河汉,曲折穷脉络。 唐虞诚未远,洙泗亦如昨。 委佩闻都俞,避席承博约。 膏肓幸施砭,幽閟欣纳钥。 天全鲁壁藏,不堕秦火虐。 吾生百世余,其敢负所托! |
| 井田变阡陌,万世以罪秦。 商君信苛刻,不过民自民。 汉名反秦火,当与三代邻。 今年田欲方,明年田欲均。 宁知古井田,不为赋税湮。 百亩官所予,无甚富与贫。 所为经界者,要便风欲淳。 岂为横江网,竭不遗一鳞。 乃知三代时,官与民为春。 秦民自生生,官不与笑颦。 孰云汉田制,顾不如秦仁。 秦姑寘勿问,汉已掎摭狺。 谁其起邹叟,... |
| 群经载圣道,昭揭如日星。 秦火一何烈,烧燔灭其形。 汉儒事掇拾,区区补残零。 虽然有遗阙,其功亦已宏。 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 琬琰刻文字,后先十三经。 谓兹金石坚,不与竹帛并。 自从东都后,此刻最为精。 罗列黉舍内,奎璧映晶莹。 我言金与石,有时亦销崩。 有形必有弊,斯理讵难征。 安知圣人道,所托非所凭。 天地共终始,... |
| ...两山之连。 不假人安排,自有天浑全。 咸阳烈焰起,斯文独不烟。 中更九师斸,惨于秦火然。 言湮道随裂,尔来千馀年。 皇乎钜宋兴,奎聚五珠联。 天子图出地,复钟二钜贤。 门外俨立雪,窝中闲弄丸。 数加一倍法,书得七分传。 文后不为后,羲先不为先。 呜呼天中易,锁簧透黄轩。 厥数则用六,是为归藏焉。 观象历可纪,聆凤律相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