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 
| 一夜灯前白伫单,沉吟有此夏初寒。 露零若与人相语,松杪潇潇下石坛。 | 
| 古殿烟霞簇画屏,直疑踪迹到蓬瀛。 碧桃满地眠花鹿,深院松窗捣药声。 | 
| 紫阳山下紫阳翁,今住闽山第几峰。 退院归来罢行脚,被他强占一江风。 | 
|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 
| 穷壑卧孤松,寒风生杖屦。 幽人独往来,鸟哢自成句。 因山剩得秋,欣然有余趣。 片雨弄江光,孤云起江树。 望中水似天,啸坐渔舟去。 | 
| 南朝名士富仙才,追步东乡遂不回。 丹井自深桐暗老,祠宫长在鹤频来。 岩边桂树攀仍倚,洞口桃花落复开。 惆怅霓裳太平事,一函真跡锁昭台。 | 
| 南朝名士富仙才,追步东卿遂不回。 丹井自深桐暗老,祠宫长在鹤频来。 岩边桂树攀仍倚,洞口桃花落复开。 惆怅霓裳太平事,一函真迹锁昭台。 | 
| 石路崎岖唤渡船,松萝穿尽望中烟。 缪为白发二千石,轻别紫阳三十年。 洞冷敛心归酒地,阁虚携眼上诗天。 丹砂九转犹多事,解饮能吟即是仙。 | 
| 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 
| 昭代英髦盛,文儒气数还。 天明黄道日,地重紫阳山。 斗食三年内,孤灯午夜间。 晦翁元不死,鑽仰定睎颜。 | 
|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 
| 玉光薰天天帝怒,敕遣天丁劈雷斧。 电扫霆驱葬海中,散落南山把山补。 龙血淋漓凝紫琼,玉枝瑶草交莹英。 桂影兰香泣秋色,仙妾坐花吹玉笙。 千年老鹤噤不语,萧飒蛾眉愁神妪。 东望蓬莱一水间,黄尘霏霏正如雨。 | 
| 相将到灵观,正值雨初晴。 花近香逾妙,峰遥色更清。 鹤盘云外影,磬和涧中声。 再拜真人像,还丹愿指明。 | 
| 丹壑断人行,琪花洞里生。 乱厓兼地破,群象逐峰成。 一石一云气,无松无水声。 丁生化鹤处,蜕骨不胜情。 | 
| 元丰一皂吏,三番遭配隶。 空余悟真篇,带些铅汞气。 | 
| 先业依青嶂,开轩独隐居。 石田耕水月,芒履混樵渔。 万壑自吹笛,孤灯时读书。 结卢倘相许,同钓九溪鱼。 | 
| 战鼙征骑汹人寰,此道烟昏雾海间。 万世难磨朱氏学,一官来管紫阳山。 穷冬硕果何曾食,沧海明珠不再还。 能作春霆启幽蛰,终身我亦巷瓢颜。 | 
| 儒风扫地久堪哀,谁与前朝养祸胎。 真魏无牛乔郑寿,杜游不作董丁来。 游魂葛岭人方醉,转盼陈桥业遽灰。 赖是紫阳书尚在,不随迁鼎委蒿莱。 | 
| 隔岸烟云一望间,夜深笙鹤与俱还。 不缘曾识谪仙面,未必烟云住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