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君庐不存已久,苏公堤比旧尤佳。 绝怜夹堤柳渐暗,谁见傍庐梅正花。 |
| 举杯话别几时逢,此事分明鉴象中。 到处风光无远近,毋言易道有西东。 轻轻衣湿梅坡雨,款款舟行柳岸风。 忽忆从游谈笑处,苏公堤上跃花驄。 |
| 扬子江边犬吠村,苏公宅畔蝶游园。 沦波对景标层塔,野市逃喧植外樊。 亭榭高低随卉木,门庭光彩属儿孙。 本朝名相青毡在,傍筑书斋细讨论。 |
| 为邦虽陋勿雌黄,我曾侍立苏公旁。 见公颜色不憔悴,不似贾谊来江湘。 它州虽粗胜吾州,无此两公相继游, |
| 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 |
| 晚起苏公以礼郎,侍经掌制位文昌。 端平气脉真堪寄,元佑光阴惜未长。 马邑深忧形谏墨,鸾台宁徙耻书黄。 门生最是知心者,追记微言泪数行。 |
| 早奉天香祷白衣,迟明宿雾故凄迷。 忽惊红日穿林薄,无数碧山明涧溪。 上竺寺连中竺寺,苏公堤映白公堤。 湖光一碧几千顷,賸捲荷香送马蹄。 |
| 苏公堤上路,日日课新吟。 流水行花影,斜阳卧柳阴。 断桥春听乐,矮屋夜鸣琴。 皎皎山间月,如君一片心。 |
| 自逢陆老问君名,又见苏公记此行。 从此却归庐阜去,岂无声寄谷帘兄。 |
| 死者已死黄雾中,三事不数两苏公。 岂谓高才难驾御,空归万里白头翁。 |
| 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支天柱倾。 苏公高节如子陵,寸胶解使黄河清。 等是世间少不得,问津耦耕各其适。 后人未可轻雌黄,两翁之心秋月白。 |
| 寿我新诗意甚勤,此难专享要平分。 愿从蓟子摩铜狄,可谢苏公赠铁君。 |
| 鳞甲昏夏物,怀青莫如蟳。 苏公今张华,何微不知音。 入手巨螯健,斫雪隽莫禁。 宛然如玠辈,曾是秉玉心。 蟹因龟蒙杰,酒与毕郎深。 二者不可律,食之当酌斟。 |
| 诏书催唤衮衣归,富贵谁知已息机。 北阙恩荣宁久恋,东山雅志肯相违。 伤心水月人安在,回首湖山事亦非。 他日苏公堤畔路,只愁老泪不胜挥。 |
| 春日春风衣杲杲,海棠未老春正好。 与客行过借亭西,平沙步步生芳草。 空潭爱日透底明,游鱼如散空中霙。 徘徊欲坐去未忍,却恨借亭犹假名。 有名无亭真是假,是假是真俱土苴。 去年今日苏公堤,玉勒雕鞍相家马。 |
| 苏公书法自颜行,犹谓蔡公居第一。 我穷颇亦类贾胡,笔势翩翩疑可识。 |
| 别港莺娇恰恰啼,苏公堤过赵公堤。 水西云北春无赖,细柳新蒲绿未齐。 |
| 列岫峥嵘栋宇连,平栏曲砌俯氓廛。 坐谈风月三千里,直傍云烟咫尺天。 栗里尚怀陶靖节,竹林还想杜樊川。 冷官幸有田园乐,笑谢苏公乞酒钱。 |
| 方池荫垂柳,想见苏公堤。 一雨水入床,蛙部连东西。 先生不能寐,书卷夜自迷。 穉子黎明来,官路深尺泥。 |
| 苏公时闻道,文章乃其戏。 乳泉出重海,作赋聊记异。 玉池咽中夜,挈瓶非小智。 气者水之生,此语可深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