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 归扫秋云趺足坐,荻花半落晚风晴。 |
袈裟拈得喜轻便,一片闲云拥半肩。 莫怪逢人频抖擞,借婆裙子拜婆年。 |
临春何在只桑麻,法宝丛篁间杏花。 旧日此间同泰寺,曾将龙衮换袈裟。 |
山绕楼台水接天,袈裟同上暗门船。 相思一夜梅花落,傥有人来寄短篇。 |
黄金栏护紫袈裟,禁苑恩深赐予奢。 林下衲僧那有此,多年枯木对春华。 |
老僧眉毛霜争妍,重补袈裟防雪天。 閒看青山忙看水,庵门不掩今几年。 |
江湖三十载,败笠破袈裟。 老面阿罗汉,全身小释迦。 定无牛犯稼,不见鸟衔花。 一笑西湖上,相逢且吃茶。 |
帝里如何忘旧山,却因知已得名贤。 司仓道合唯无可,吏部交游祇大颠。 紫色袈裟无蕙带,清斋衬施有苔钱。 诗中琴里偏相忆,用晦还应信仲先。 |
伊谁遣子著袈裟,幸自同源又一家。 尚喜深山閟珍璞,曾看枯卉粲奇葩。 空言组绣真无用,实际津途亦易差。 衣敝履穿头欲雪,定於何处作生涯。 |
携筇何日别长沙,凤篆功夫世所嘉。 秦岭夜吟残海月,章台春讲雨天花。 净瓶远贮湘潭水,片衲晴皮岳面霞。 圣主有恩酬绝艺,帘前师号紫袈裟。 |
高迹宁留得,禅心万法空。 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 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 |
雁山云,台峤月。 或卷或舒,或圆或缺。 两两三三,朝游暮往,袈裟角,拄杖头,挑底挑,裹底裹,不妨自怡自悦。 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而今什么时节。 |
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
闽蜀民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鎚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
百结袈裟破唐帽,子为何物我为谁。 敦知各有直钩钓,解出珊瑚海底枝。 |
整整袈裟团团笠,覆此短小精悍质。 谁知意气解摩云,羞对诸儿恋乡邑。 江南萧寺不知数,据堂说法尽龙虎。 只应饱取一味禅,断却从来巧章句。 昼短天寒无定程,孤舟尚倚装齐轻。 玉泉度岁亦良策,好在沙头春水生。 |
娱老林房世路赊,尘埃飞不到袈裟。 西湖草木虽同土,北寺烟霞自一家。 静敞白间翻贝叶,閒输赤仄养椒花。 鉴光炯炯辉今古,身后何须用五车。 |
钱塘多少少年人,孰识回头迹已陈。 绿草地元无绿草,红尘天更不红尘。 三茅观顶灯犹在,六部桥南塔顿新。 试问众生诗得意,袈裟底下自由身。 |
袈裟裹定老禅翁,云隔家乡是几重,两面庐山曾遍览,三生天竺会相逢。 摇凉竹箑收江羽,醒困茶瓯沦建龙。 午借客床寻偃息,不知身在紫霄峰。 |
临济烧黄禅版,香严哭沩山拄杖。 云门村叟效颦,也作这般伎俩。 作麽生是这船伎俩。 咄。 传来铁钵盛猫饭,磨衲袈裟入墨盆。 祖翁活计都坏了,不知将底付儿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