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里春风五里桥,到山犹觉路岧峣。 丛丛花草萧萧竹,几处柴门闭寂寥。 |
| 宝色晴光合,浮岚薄翠微。 天开今觉路,洞锁古神扉。 淡拂山僧帽,闲随野客衣。 日斜凉吹起,林壑更依依。 |
|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 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
| 林回觉路枉,路枉亦自适。 光风不作寒,吹烟半晴湿。 涧春多异芳,岭月少行迹。 犬吠空山云,山僧杖藜出。 |
| 宝地空香散,金绳觉路赊。 楼高碍白石,轩密秘青霞。 绿泫台城草,红悲辱井花。 江山今几劫,非独有恒沙。 |
|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少际涌如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
|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疾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
| 亦是无心出,不如归意闲。 一身随铁锡,十载住金山。 定石沾花雨,清庙带病颜。 常云迷觉路,只在片言间。 |
| 释子来何处,庐山复太行。 翻经淹岁月,补衲犯冰霜。 浩劫尘缘尽,弥天觉路长。 智珠元不染,好去照殊方。 |
| 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 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证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 |
| 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 生缘闻磬早,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秦园发故条。 心知禅定处,石室对芭蕉。 |
| 悟色身无染,观空事不生。 道心长日笑,觉路几年行。 片月山林静,孤云海棹轻。 愿为尘外契,一就智珠明。 |
| 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履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
| 当年同望赭袍光,万事争先落彩鋩。 一别已经陵谷变,再来方觉路岐长。 黄金久压腰间重,白笔才容柱下藏。 唯愿山林息枹鼓,免教鸱隼哧鸳凰。 |
| 未到桐江上,先寻旧隐栖。 水光明月夜,山影夕阳西。 道在行藏逸,身轻得丧齐。 更从高处看,转觉路非迷。 |
|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 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 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141· |
| 樱桃湖里月如霜,偏照征人寸断肠。 醉里不知家尚远,梦回忽觉路初长。 |
| 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 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 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 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 |
| 甲第依香火,栖心不离禅。 颐神虽绿野,纪绩自凌烟。 荣观丹丘外,真游弱水边。 佳城近刘阮,觉路有飞仙。 |
| 幻化有人权积聚,缘生性本元无。 飘飘身似画檐蛛。 悬丝一命,万巧到头虚。 妄执情云迷觉路,兴衰往复还殊。 风灯石火电光郐。 谩劳狂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