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鬓丝殊觉老,泪血更伤春。 阅世元如梦,除天总是尘。 有心躭传癖,无意媚钱神。 坐怪三衢守,书来不到闽。 | 
| 六月闽溪荔子丹,新秋犹喜荐雕盘。 自嗟千里归程远,不得繁枝雨后看。 | 
| 万家楼观巧回环,紫翠泓澄俯仰间。 莫道七闽无好境,东南第一此家山。 | 
| 青钱学士妙文章,便合含毫侍帝傍。 寂寂闽山余旧隐,忆君时到读书堂。 | 
| 逐客挑包水榭中,忽闻乾鹊噪东风。 若非闽峤安书至,即是襄州吉语通。 | 
| 长忆黄夫子,才高行亦淳。 世情轻近事,见惯即常人。 何力康时务,将身役路尘。 七闽山水国,是处好安贫。 | 
| 双岫西南耸,东山小更珠。 形分闽岭秀,名自隐翁呼。 日映光浓淡,云深色有无。 须凭恕先手,画作远山图。 |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 昔者屯兵盛,瓯闽此地分。 清时无寇盗,比屋乐耕耘。 涧响不知雨,山高都是云。 明朝见亲舍,一笑慰辛勤。 | 
| 千山万山闽中路,六尺枯藤两芒屦。 去岁梅花迎我来,今岁梅花送我去。 梅花岂解管送迎,白发胡为又南征。 天荒地老终无情,归去归兮老石屏。 | 
| 自昔英豪忌苟同,此身易尽学难穷。 习为联绝真唐体,讲到玄虚有晋风。 蚁子尽云参妙喜,乞儿自许识荆公。 安知斯世无颜闽,到死浮沉里巷中。 | 
| 蜀道闽山各有之,千林红绿任纷披。 杜诗息响难追和,蔡谱孤行欠补遗。 | 
| 前日闽都旧长官,穷冬从此据征鞍。 牛头寺里千峰月,水口村边万石滩。 竹叶尽来堂少暖,荔枝无处地多寒。 明朝出境重回首,已约三山马上看。 | 
| 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不可猜。 气色虽然离禹穴,峯峦犹自接天台。 岩边折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 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尘埃。 | 
| 讲堂寂寂夜鸣蛩,苦为儿曹课日功。 道体浑沦参太极,皋比冷落坐西风。 研硃点易露华白,剪烛谈经帐影红。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 
| 已是吴门变姓名,后来谁更识先生。 一杯汉土丹墟在,万古闽山剑气横。 步入白云秋石瘦,坐分黄叶午风清。 逃奴不返松门静,隔水寒烟起暮城。 | 
| 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 
| 瓯闽佛法半生灭,江浙丛林日渐凋。 携手十年如一默,孰云生死不同条。 | 
| 万籁无声月满山,看时容易入时难。 昔年闽有洪唐寨,争似云中者一关。 | 
| 长忆闽中路,今朝马首东。 山高云易雨,谷响水多风。 蝶抱落花片,鸟啼深竹丛。 功名一画饼,身世独飞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