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
前有朱翁子,後经王右军。 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 秦望临丹戟,耶溪漱白云。 只应丝管去,惊动海鸥群。 |
我久在河内,颇知卫风俗。 沙田多种稻,野饭殊脱粟。 况闻别乘至,伫望大河曲。 饮罢何以赠,柔条路傍绿。 |
贺公梦三刀,恩荣被诏函。 家山繄比隣,风俗应夙谙。 承流复宣化,使民思棠甘。 向来恺悌心,今足副时谈。 |
仁风蔼区宇,圣道日月明。 膏泽育万汇,衣冠乐升平。 夷陵虽云僻,岂无王化并? 奈何洙泗流,不浃荆楚氓。 蛆惑祠奸操,声教若掩扃。 樊山老文学,执法开杳冥。 荡涤众陋习,魑魅不能撄。 巍巍鲁灵光,中天丽晶莹。 一变风俗美,再变礼乐兴。 允矣千载下,勋业昭汗青。 |
赵魏高气侠,到今风俗然。 椎埋吏难禁,击断世称贤。 明府宜更瑟,罢民庶息户。 无如蚕丝者,急敛纵敲鞭。 |
出送东方骑,行安南楚人。 城池春足雨,风俗夜迎神。 郢路逢归客,湘川问去津。 争看使君度,皂盖雪中新。 |
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 远船来橘蔗,深步上鱼虾。 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 岁时风俗美,笑杀异乡槎。 |
周南风俗汉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銮。 璎珞桧高藏白兽,蕊珠花发降文鸾。 河通织女机丝湿,雨歇巫娥翠黛寒。 满地吴山谁洒泪? 一江春水独凭阑。 |
晴日烘冬扫宿阴,篮舆伊轧出山深。 田夫忍冻妆旗帐,学子忘功走佩衿。 三载一余多少过,万人相送独何心。 新官便好观风俗,莫道无人识古琴。 |
出门见青山,幽意日潇洒。 修竹绕舍东,流水在田下。 衣冠不须着,犁锄亦时把。 日与山翁游,礼貌乐疏野。 风俗重时令,相邀作乡社。 浊醪满浮蚁,蛙鱼剖新鲊。 交酬各酩酊,至乐绝无假。 长笑宇宙间,谁是忘形者。 ¤ |
客里萍蓬愧此身,天涯风俗对兹辰。 云容山意商量雪,梅蕾葭灰漏洩春。 岁晚旅怀元自恶,夜长归梦为谁频。 遥怜儿女团乐处,应念江山飘泊人。 |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 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
兰台进秩通闺籍,熊轼临民奉诏条。 风俗重寻南越志,乡关犹隔浙江潮。 悬知坐啸讴谣洽,更想行春意气饶。 远宦逢秋少悲吒,潘郎玄鬓恐先凋。 |
今年二月气候别,十日大雪寒于冬。 民人正坐冻馁苦,燕雀如何意味浓? 风俗可知南北早,山河空锁百千重。 草堂欲作梅花梦,忽忆南阳有卧龙。 |
桑条麦陇接比邻,社酒家炊丐路人。 风俗尚如它日否,凭谁细问故园春。 |
得非阿瞒党,忍作发丘郎。 谁实驱为贼,官今视若常。 故无金碗出,岂有竹书藏。 风俗衰如此,非徒痛此殇。 |
意气冲霄义薄云,白头倾盖即相亲。 耳边久不闻瑰论,眼底初惊见玉人。 历代文章空自变,致君风俗岁时淳。 世间别有经纶手,不属柴门老病身。 |
宦达虽无意,安荣自一门。 剖符看令子,曳绶及诸孙。 盛德清难继,高风俗为敦。 葬东骈百两,归卧九华根。 |
饮中境界妙四海,楚屈未知风俗淳。 陶然席地已忘载,夜缚瓮下初不嗔。 逃禅骂坐本真率,时一中之眇万物。 纵兵端欲卷愁城,乐贤未始忘欢伯。 佳处风光殊可人,好德悬知必有邻。 黄花解劝张季鹰,俗妇那识刘伯伦。 世间万物败人决,不如常作个中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