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晓起临汝》 安得忘言者,与讲齐物论。

安得忘言者,与讲齐物论。

意思:怎能忘记说的,与讲齐物论。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晓起临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缺月欲峥嵘,鸣鸡有期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人生感悟的诗,它以月亮的缺落、鸡鸣的报时、冰冻的野地、清风的拂面等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绘了月亮的缺落和鸣鸡的报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的规律,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接着,诗人描述了冰冻的野地和羸马踏冰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严寒和艰难。这种描绘也暗示了人生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人们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 在诗人的描绘中,清风、初日、乔木等景象的出现,给人以清新和希望的感觉。这种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崧高、岌峨等景象,表达了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诗人的思考中,他关注到了玄云、寒暗等自然现象,并从中领悟到了“动静配天运”、“无得乃至顺”的道理。这种思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也表达了他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忘言者的渴望,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齐物论的追求,希望能够超越物我的界限,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也启示了读者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缺月欲峥嵘,鸣鸡有期信。
征人催夙驾,客梦未渠尽。
野荒多断桥,河冻无裂璺。
羸马踏冰翻,疑狐触林遁。
清风荡初日,乔木啭幽韵。
崧高忽在眼,岌峨临数郡。
玄云默垂空,意有万里润。
寒暗不成雨,卷怀就肤寸。
观象思古人,动静配天运。
物来斯一时,无得乃至顺。
凉暄但循环,用舍谁喜愠。
安得忘言者,与讲齐物论。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言者

    读音:yán zhě

    繁体字:言者

    意思:指谏官。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仁宗以微物赐僧,尚畏言者,此所以致太平也。”
      ▶宋·岳珂《桯史•鸿庆铭墓》:“余在故府时,有同朝士为某人作行状,言者摘其事,以

  • 忘言

    读音:wàng yán

    繁体字:忘言

    意思: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

  • 物论

    读音:wù lùn

    繁体字:物論

    意思:(物论,物论)
    众人的议论,舆论。
      ▶《晋书•谢安传》:“是时桓沖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王黼作相,请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