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长调宋词定义

1.宋词中音律的概念是什么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韵,一是律 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再看“帮”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例如: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chóu),春日凝妆上翠楼(lóu)。

忽见陌头杨柳色(sè), 悔教夫婿觅封侯(hóu)。这里的“愁”、“楼”、“侯”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ou。

“色”字不押韵,因为它读作sè,它的韵母是e,跟“愁”、“楼”、“侯”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诗是不用押韵的。

在汉语拼音中,a,o,e的前面有时还有i、u、ü,如ia,ua,ie,üe;后边有时还有i,o,n,ng,如uai,ao,iao,an,ian,uan,üan,iang,uang,iong,un,ueng,ün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i,o,n,ng叫做韵尾。不同韵头、韵尾的字也算是同韵字,因为它们的韵干(韵的主干)也可以押韵。

例如:蚕 妇(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jiā),岂知人世有荣华(huá)?年年道我蚕辛苦, 底事浑身着苎麻(má)?“加”、“华”、“麻”的韵母是ia,ua,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韵干都是a,因此也是同韵字,押在一起,读起来时同样谐和的。押韵的目的就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它们的韵并不是十分和谐,甚至很不和谐呢?这是因为时代变迁,语音起了变化,我们用现代的语音去读古诗词,自然就会有这样的现象了。

例如:寒 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huā),寒食东风御柳斜(xié)。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jiā)。

xié和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在唐代“斜”字读像jiá,和现代上海、杭州等地“斜”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江南曲(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í(泥)音(接近古音),那就谐和了。

今天我们当然不太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歌;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会去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和谐的。同样,如果你日常所说话的语音如果不是属于北方语音区的,写作古体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纯熟地运用你所熟悉的家乡方言的语音来押韵了。

再就是律: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字音有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一共有四个:阴平(第一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第二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第三声)是一个低升调(有转折,有时是低平调), 去声(第四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每声都分阴阳,所以共有八声)是: ⑴ 平声。

到后代分为阴平和阳平。 ⑵ 上声。

古代为仄声。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 去声。古代为仄声。

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 入声。

古代为仄声。这个声调的发音特征是: ①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例如用杭州话念“休息”、“毛竹”等词,就会明显觉得“息”和“竹”的音程要比“休”、“毛”短的多。这叫做“清入(阴入)”。

②既有①的特征,念起来,声带还有明显的震动。例如用杭州话来念“月亮”、“国家”等词 就会感到“月”和“国”音程既短,而且声带震动很明显。

这叫做“浊入(阳入)”。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留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留着入声。这些地方的人写作古体诗词的时候,将入声字入仄声韵(宋词中还有一些词牌规定了要用入声韵)就会得心应手了。

入声字在北方,变为四声的都有,普通话里,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分为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和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两大类。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类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 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

古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

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

⑵在对。

2.什么是长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一般词字数在91字以上;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

慢词: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也是宋代词人常用的曲调样式之一。“慢词”这个名称来自于“慢曲子”,指在慢曲子中的语调缓慢、节奏舒缓的词。

小令:词调体式之一,词的篇幅短小,通常是指在五十八字以内的词。需要注意的是,词中称“令”的,并不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字数有一百多字,不符合小令的标准。

扩展资料:

长调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滚滚流去,波浪淘尽了那些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在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从容潇洒,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调

百度百科——慢词

百度百科——小令

3.宋词中音律的概念是什么

.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宋词的格律,大抵和近体诗的规则类似,但其规定却更严。每首词牌均有

其定式,该用平时必须用平,该用仄时必须用仄,甚至韵脚的平仄亦有规定。

除了平仄之外,某些字也有平上去入之分。以下作者将之区分为词谱和韵部两

部份做解释:

1.词谱

每首词牌均有固定的格律形式,何处为平、何处为仄、何处要对仗、何处

要重复、何处要换韵等等,都有其规定。将这些规定写下来的词牌格律,便称

为词谱。由於词牌繁多,目前可查到的,至少有三、四百种以上,而且每个词

牌甚至有多种词谱变化

2.韵部

宋词的韵部较近体诗宽,主要在於宋词的韵脚允许通韵,也就是几个互通

韵部的韵字都可以押。例如上平一东、二冬可互通,上平三江、七阳可互通等

等。然而亦有部份相通者,如上平九佳韵,部份和上平十灰韵互通,部份和下

平六麻韵互通,两个部份是不能同时押的。由於此部份不易厘清,因此最好的

方法便是准备一本词韵来查比较好,如"词林正韵"等。

来自

4.古诗词中 长调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按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课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

5.古诗词中 长调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按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课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