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首诗词有沐和晴告诉我西平乐(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 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 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浣溪沙》年代:宋 作者: 张元干月转花枝清影疏。 露华浓处滴真珠。天香遗恨罥花须。 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绿费功夫。归时分付与妆梳。 或:《咏怀》年代:魏晋 作者: 阮籍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2.带“沐”字的诗词有哪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 自掌天书见客稀,纵因休沐锁双扉。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出自:战国诗人屈原的古诗作品《云中君》 释义:香汤沐浴,周身缭绕芬芳,身着彩衣,且芳香且绚丽。 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 出自:唐代李隆基 的《幸凤泉汤》 释义:愿意将恩泽,照耀在普天人的心中。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 出自:唐代李乂 《高安公主挽歌》 释义:在十二楼上,沐浴了三千次。 自掌天书见客稀,纵因休沐锁双扉。 出自:唐代张籍 《寄白学士》 释义:自从看书学习后就很少见客人,累了把门关起来沐浴。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出自:唐代李白《沐浴子》 释义: 沐芳弹冠除灰,浴兰振衣去尘是古人高洁之士的行为准则,现在已不适合时世。 3.带有沐字的诗句一、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译文:何进此人不过像一只披衣戴帽的猴子,没什么智慧却又想谋划诛杀宦官这等大事。 出处:(汉)曹操《薤露行》 二、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译文:看看自己没有讨人喜欢的馨香美,白白承受了清风吹沐。 出处:(唐)李白《赠友人三首》 三、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译文: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出处:(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四、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译文: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 五、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译文:又一次来到您这休假之地,真使人觉得这是庶民百姓居住的地方。 出处:(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4.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出自<<诗经>>的哪一篇诗经 国风 卫风 伯兮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朅(音切):英武高大。殳(音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谖草:萱草,忘忧草。背:北。指北堂。痗(音妹):忧思成病。 5.《诗经》: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 国风 卫风 伯兮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朅(音切):英武高大。殳(音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谖草:萱草,忘忧草。背:北。指北堂。痗(音妹):忧思成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