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青松的诗歌青松颂歌类别:现代诗歌 青春是一段怎样的岁月 像流星般转瞬即逝 正如长空的闪电,一划而过 它是一位绝情的姑娘 转身而去,便永不回头 这短暂的华年应该怎样度过 难道成为家中的盆景 把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主宰 在温室里享受慵懒的安逸 却并无一刻为自己而活 不,这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 这是对青春华年不可饶恕的侮辱 我要向这可耻的软弱讨伐 我要把这无边的罪恶诅咒 上帝把神圣的生命交给了我 我绝不能容忍它遭到丝毫的玷污 捍卫者将嘲笑世人的白眼 坚守者会轻描淡写权威的冷漠 成为悬崖上的青松 俯视那滚滚奔流的江河 永不需要他人的照料 也绝不希求赞赏的荣光 它只吸取太阳的光辉 根,深深地插在岩石里 叶,高傲地耸入云天中 和孤独结伴,同风雨为友 在天地之间独立地生长 这才是青春的生命 洋溢着令天地肃然起敬的豪情 伟大的青松啊! 你让园中花草无不惊骇 你羞得家中盆景无地自容 我要用最高贵的语言赞美你 我也要敞开自己的胸膛 让时间见证,向日月起誓 我要让你知道: 天的之间会有人与你并肩战斗 像你一样 战斗至最后一息 2.青松的古诗1、青松 【作者】陈毅 【朝代】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2、过香积寺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3、书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4、赠王桂阳 【作者】吴均 【朝代】南北朝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译文 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5、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 【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关于松字的诗歌1: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2: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白居易《松声》 3: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5: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李商隐《高松》 6: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皎然《戏题松树》 7: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柳宗元《孤松》 8: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9: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10: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李山甫《松》 4.关于“松茸”的诗词有哪些《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扩展资料: 诗词鉴赏: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 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松 (唐代杜荀鹤诗歌作品) 5.描写山松的诗词1.《次韵山甫松石》 宋 舒岳祥 浮荣流潦一盈科,独此坚贞岁月多。 入土同时成琥珀,为槎何日到天河。 英灵翰是随星陨,磥砢谁能把剑磨。 今日尚疑龙蜕骨,当年曾见鹤成窠。 2.《宿永睦将口香积院满山皆松桧声二首》 宋 张嵲 云峰几万叠,何处见家山。 此日无穷意,悠然独倚栏。 3.《山店松声二首》 宋 杨万里 修涂残暑仆夫劳,午憩茅檐尺许高。 忽有凉风飒然起,小松呼舞大松号。 4.《焦山望松寥山》 唐 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5.《入昌松东界山行》 唐 高适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6.《郑毂补阙山松》 唐 张蠙 心将积雪欺,根与白云离。 远寄僧犹忆,高看鹤未知。 影交新长叶,皴匝旧生枝。 多少同时种,深山不得移。 7.《再到洪州望西山松常栖此山》 唐 曹松 洪州向西顾,不忍暂忘君。 记得瀑泉落,省同幽鸟闻。 一回经雨雹,长有剩风云。 未定却栖息,前头江海分。 8.《蒋山手种松》 宋 王安石 青青石上岁寒枝,一寸岩前手自移。 闻道近来高数尺,此身蒲柳故应衰。 9.《感山十咏·松关》 宋 姚勉 舍舟上招提,遥入松林间。 透脱俗尘网,是名第一关。 10.《风入松·小楼春映远山横》 宋 韩淲 小楼春映远山横。绿遍高城。望中一片斜阳静,更萋萋、芳草还生。疏雨冷烟寒食,落花飞絮清明。数声弦管忍重听。犹带微酲。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莫把风流时节,都归闲淡心情。 6.有哪些是写松树的古诗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 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 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7.《青松》的诗词这是陈毅同志的一首诗词,表现了陈毅崇高的革命品质,有关这一首诗的解释如下: 一、原诗如下: 青松 朝代:现代 作者:陈毅 原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二、译文如下: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三、赏析如下: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粲,形容笑的样子。)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仲弘,是陈毅的字。)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冬夜大雪,作者辗转难眠。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8.描写松柏的诗句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 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霜风:秋风。 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两句形容柏树之粗壮高大。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高超出群的样子。冥冥:深远的样于。烈风:大风。 唐· 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文章:树木上的纹路。 唐·杜甫《古柏行》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岁老:年代久长。弥:更加。阳骄:太阳暴晒。阴:枝叶繁茂。 宋·王安石《孤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相对:两棵桧树相对。敢:不敢。未要奇:不标新立异。九泉: 指地下。蛰龙:潜伏着的龙。 宋·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9.赞美松树的诗句有哪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清 · 郑板桥《竹石》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唐 · 李白《蜀道难》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唐 · 李白《夏日山中》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现代 · 陈毅《青松》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现代 · 陈毅《青松》 希望能帮助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