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氓告诫

1.诗经氓中,女子用血的教训,沉痛的语言告诫女子不要沉溺男子的句子

诗经氓中,女子用血的教训,沉痛的语言告诫女子不要沉溺男子的句子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2.《诗经.氓》中用比喻的方式规劝、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的句子有哪

《诗经卫风·氓》中用比喻的方式规劝、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的句子主要有两句: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先秦《诗经卫风·氓》 白话文意思是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此句是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先秦《诗经卫风·氓》 白话文意思是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先秦《诗经卫风·氓》 白话文意思是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扩展资料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开头一、二章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三四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诗中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

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

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3.《诗经》—《氓》的全解

《氓》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诗歌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作为一个因头,目的是“来即我谋”。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由于这位女主人公没有能够看破氓的虚情假意,一口答应了氓。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身上。

第二章时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在全诗是一个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结尾三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这里,诗人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女子的深深后悔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这位女子性格中极为可爱的坚强的一面。

第四章就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同样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自我组尔,三岁食贫”,道出了这位女子从结婚后一直是过着贫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她美丽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这位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过河的桥梁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这里,诗歌通过这位女子的控诉有力地揭露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嘴脸。

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自己的命运是那样地暗淡渺茫,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我——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

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叙事抒情长诗,属于“卫风”,叙述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感情悲愤。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过来人的身份,泣血似的劝告女子们不要沉迷男

有两处地方表现了女主人公直言劝告女子们不要沉迷于男子花言巧语: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另外,《氓》里面通过很多场景侧面描写了,婚前热恋的男子,到了婚后就换了一副嘴脸。

第一节~第二节,是写男方如何想法设法求取女方,女方也很高兴的接受了。本来是一段好姻缘。

第三节,转折了。告诉大家,我的郎君到了婚后就变了,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和情意。

第四节~第五节,是描写婚后的场景,表现了女方在穷苦中操持家计,可男方总是诸多刁难。一旦把人娶到家了,就把女方当家养小精灵使用了。

第六节。结尾部分,深深啼血:当年的感情多深啊,哪想到如今只能恩断义绝了! 诗经——《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诗经 氓赏析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欢天喜地之中女主人公成了初嫁的新娘,第三章至第五章便转入对她婚后遭遇的叙写。

新婚燕尔,“桑之未落,鲥沃若”,年轻的新娘艳若桃李,光彩照人,那“氓”也情深意浓,二人确曾渡过一段令人留恋的甜蜜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桑之藩矣,其一 黄而陨”,女主人公的容貌逐渐衰败,“氓”之所谓情意也便如黄叶落地般消失殆尽了。

昔日“蚩蚩”之夫君,一变而为一曲煞般的恶魔,他不仅“言既迷矣,至于暴矣”,粗暴地虐待对自己一片真情的妻子,而且无情地抛弃了她.尽管她“自我组尔,三岁食贫”,出嫁以后,一直伴丈夫过着又苦又贫的生活;尽管她“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在贫苦中辛勤地操劳家务;尽管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从早到晚没有虚度一天;尽管“女也不爽”,从来没有丝毫的差错!她怀着不尽的委曲踏上了娘家的归途,又一次来到了洪河边,汤汤淇水溅湿了她的车慢,昔日情意绵绵,“送子涉淇”,今天却……,悔恨、忧伤、哀怨、愤懑,感情的洪永如汤游淇河猛烈地冲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房。一个痴情而无辜的女子。

被朝三暮四的丈夫无端地休弃了,这本来就够痛苦、够不幸的了,然而却得不到应有的同情,甚至自己娘家的兄弟还要“痒其笑矣”,讥笺于她!面对如此无情无义的丈夫.如此冰冷残酷的世道,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男人和女人在恋爱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她痛呼“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阿极,二三其德”,勇敢地为自己申辩,强烈地谴责男子的彘心.并且以斑鸠贪吃桑葚面导致昏醉作比,沉痛地告诫姐妹们: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千万不要对男子沉迷过分,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谎也”。这浸透着血泪的呐喊,确实振聋发聩l诗篇在这里把女主人公个人的不幸与许许多多妇女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具有了一种普遍意义。

第六章写女主人公与“氓”决裂。先是以当初“及尔偕老”的誓愿与如今“老使我怨”的事实对比,指斥丈夫的背信弃义;再是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比喻,控诉丈夫的背信弃义;继而又追溯到两小无猜时的欢乐聚会与定情时的海盟山誓。

诗句的跳跃反映出女主人公此时心绪的纷乱和感情的复杂,真实地表现了一个至情的女子决意要同自己曾经爱过而又负心于自己的丈夫一刀两断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梧动。痛定思痛,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毅然同喜新厌旧的“氓”彻底决裂。

这个断绝,学涵着多少痛苦呢?然而正是这浸透着痛苦的宣言,把她酊个性全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她的灵魂放射出美丽的j色彩:面对虚情假意、轻浮自私的男子,一旦识破本质,她就 不再缠绵,毫不犹豫地撒手拉倒,面对痛苦与不章,她悲哀伤心,委浊愤懑,但终于挺直了腰杆。这既是对一个男人的抗争,也是对那个冷酷现实的抗争,想一想该需要怎样的勇气,怎样的剐强啊!在她面前,那些只知褒哀怨怨而不思独立,不恩反抗的弃妇不免黯然褪色!《氓》这首诗在叙事串带着浓郁的感情,在抒情串又显示了事倚的发展。

“事”与“情”绵密交织,极其自然地震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从单纯走向成熟的历程。同时,谋碣布篇也颇具匠心:先从求婚靶相思写起,热烈喜悦之情溢于言外。

第三章酋句比兴,喻新婚之情景;接着却突转笔锋,尽情抒发如长河决堤般被遗弃的激愤,奇峰陡起,感情大起大落,跌宕奔突,给人以巨大的震憾。四、五两章才叙写缘由,如诉如泣,令人心碎。

最后一章交待结局,深沉冷静,耐人回昧不巳。全诗波澜起伏,变化多姿,章与章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跳跃,真实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

这种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正表现出我国幼年诗歌在艺术上的成熟。原文:《氓》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释义: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

6.解释《氓》中徳几句话

《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

唉,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摆脱;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又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标准,总是三心二意。

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生活过得顺心了,就逐渐对我凶狠起来。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够独自悲伤。

原想与你白头到老,老了使我多怨恨。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总有个边。(回想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真挚诚恳,没有想到你 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了吧!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她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切地感到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她向广大的姐妹们发出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四章首句仍以桑树作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婚后多年的生活是贫困的,但女子并未因贫穷而有丝毫动摇和改变,对于男子的“贰其行”,她禁不住大声斥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句中的“三岁”,泛指多年,并非实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历来有两种解释:《毛诗正义》据郑笺释为“言己虽知汝贫,犹尚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另一说认为此指女子被休弃后渡淇水而归的情形。根据前后诗句语气的连贯,我们以为用第一说较为妥当,女子自诉婚后的贫苦生活,想到当初毅然渡淇水而来,至今自己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男子的事,而他却三心二意,因此好不怨恨。至于女子是否已被休弃归家,这只能是推测。

三、四两章中,无论是女主人公从切身的沉痛教训中发出的带有哲理的慨叹,还是她对丈夫的怨恨和斥责,都充分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卑下地位和普遍遭受到的不平等境遇。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第五章开头四句简要地概括了她多年来的劳苦生活,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家庭给予她的重担。可是丈夫不但不体谅她,反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成家立业、占有女人的目的都达到了,他就开始粗暴地虐待她。回娘家只有遭到弟兄们的嘲笑。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最后一章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许多注本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一句推想这女子未成年时即与“氓”相识,但这毕竟是猜测。这几句我们认为亦可这样意译:“淇水有岸,隰也有畔,小孩子在一起玩,说说笑笑自然谁也不计较,堂堂男子发誓赌咒,想不到竟说了不算!他那些背信弃义的事我再也不想了,就这样算了吧!”

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的坏家伙。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女人对他来说是劳动力和满足私欲的工具,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