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读诗经读楚辞

1.阅读《诗经》《楚辞》有什么方法

首先很高兴认识你,因为我也是个诗经迷。

其次,中国的古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像诗经和楚辞这样离我们所生活时代比较遥远的作品。像我们这些现代人很少接触古文,而且对那时的历史普遍不太了解,所以不理解很正常。

不过这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克服的。针对诗经,建议你多了解一下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在读每首诗的时候,试着联系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中所说的人,这样就会相对好理解一些。

还有要多朗读诗歌,朗读会使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推荐一本书:《最美不过诗经》李颜垒 著。

针对楚辞,建议你多了解一下屈原、宋玉等人的生平,因为人的境遇界决他会作出什么作品。期待你的好消息。

2.《诗经》或者《楚辞》的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2000字~任何一篇都可

诗文欣赏说《诗经?关雎》 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

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

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

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

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

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

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

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

《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

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

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

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

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3.阅读《诗经》《楚辞》有什么方法

楚辞不了解,但是诗经本是集诗歌、乐谱、舞蹈于一体的,只是乐谱和舞蹈都已失传,所以品味诗经需要多朗诵,虽然诗经里有很多生僻字,但是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后,诗经即使谈不上首首押韵但至少读起来应该是朗朗上口的,至于对诗经内容的理解,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学者注解过,但是很多典故或者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背景在历代相传的时候已经模糊不可辨了,以至于进人都更加愿意以现代的眼光去读诗经。

比如,诗经第一篇《关雎》,相传这首诗写的是周文王和他的妃子太姒的故事,主旨是歌颂后宫之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时候懂韵律的人不多,这些人一般在宫里就职,所创作的作品大多与国家领导人或者国家大事有关,通读诗经也不难发现这一共性。但是现在大家都更愿意相信或者更愿意把《关雎》理解成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对心目中的女子的追求。

所以,我觉得诗经就是要读到熟练,至于理解,那就看你更人文化渊源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你是以何种眼光看待诗经,你都不会是一个人,因为喜欢诗经的人太多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