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淳

1.木心 诗经演同袍说的是什么意思

《诗经演》木心最具古朴色彩的诗集。

文字是古典的,观念是现代的。就诗而言,木心依据《诗经》创造性地注入现代内容,写成了《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

本诗集曾被认作“天书”,今由木心研究专家李春阳倾力注解,读者自此可一品其妙。《同袍》是木心《诗经演》的第一首诗。

按照传统,诗集的第一首诗是重中之重。同袍与子同袍,与子同裳。

与子同泽,与子偕作。坎其击鼓,坎其击缶。

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

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握椒婆娑,泌之洋洋。

木心的前四句“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

都直接抄自《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袍、矛、仇,属于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泽、戟、作,属于上古韵铎部。

国际音标拟音[ak]裳、兵、行,属于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韵部相同叫作叠韵。

韵尾相同叫作押韵。韵部相同,韵尾发声部位相同,叫作对转。

有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韵尾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叫旁转。

主元音相同,发声部位相近,叫通转。旁转而后对转,叫旁对转。

旁对转要慎用,最好不用。只有有古书证据的时候,才用。

因为滥用的话,到处是旁对转,无处不转。如果木心将袍跟裳押韵,采取句句押的方式的话,幽部[u]和阳部[aŋ]不押韵、不对转、不旁转、不通转。

如果他将裳与作押韵,采取隔句押韵的方式话,倒是可以,铎阳对转。虽然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对转。

袍裳根本是不押韵的,那么便假设他采取的是隔句押的方式。缶,上古韵幽部。

国际音标拟音[u]夏,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这个是幽鱼旁转。

你运气好啊,谁让上古汉语押韵方式方式宽泛呢。情,上古韵耕部。

国际音标拟音[eŋ]下,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洋,上古韵阳部。

国际音标拟音[aŋ]情跟下是不押韵的,跟夏也是不押韵的。当然,会有懂行的人,出来说情可以跟汤耕阳旁转。

等等,不是说是隔句押吗?怎么又句句押了?这说明什么?木心根本不理解诗经的押韵方式,所以,不要说他旧学水平多么高了,他连合格的中文系水平都不到。当然,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教授也不到。

其实他哪里知道什么上古韵啊。只不过是抄诗经的句子,还是连着几句几句的抄,而诗经押韵广泛,各种转。

并且双句不押,还可以说单句押。所以蒙对的机率多些罢了。

“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

子之汤兮,洵有情兮。”六句直接抄自《宛丘》。

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改自“宛丘之上兮”“宛丘之下”。“泌之洋洋”直接抄自《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写诗不是不可以引用化用前人句子,但是将两首诗前后拼合起来,然后说是演。然后一点高妙,都没发现。

一首56字的诗,属于作者独创的就6个字,两个泌,一句“握椒婆娑”。握椒婆娑”,一看就不符合《诗经》的表达方式。

“握椒”《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郑玄笺:“女乃遗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

本来是一握之花椒的意思。木心此处将握椒用为“握着花椒”。

“握椒婆娑”的意思,握着花椒婆娑起舞。虽然意思也算通顺,但是语感很差。

2.诗经中什么是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

乡饮酒礼繁文缛节,极其复杂。古代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为三年。学成者作为人才推荐给诸侯。为此,每过三年的正月,乡大夫都要作为主人举行乡饮酒礼,招待乡学中的贤能之士和德高望重者。

乡大夫和乡先生从学成者中选择最贤能者一人作为宾,其次者一人作为介,又次者三人作为众宾,共五人,与他们共饮,然后推荐给诸侯使用。

如果乡学连续招生,则乡学每年都会有人满三年之学,则每年都要举行乡饮酒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校通过一次毕业宴会向国家推荐五名人才的礼节。另外,一般在乡饮酒之后,要紧跟着举行乡射的射箭活动。

燕礼之燕通宴,义为安闲、休息。燕礼是古代汉族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燕礼可以是为特定的对象而举行的,如出使而归的臣僚、新建功勋的属官、聘请的贵宾等,也可以是无特殊原因而宴请群臣。由此可见,燕礼是明君臣上下相尊之义。天子、诸侯、族人各有燕礼,但多已亡佚。燕礼的仪节比较简约,以饮酒为主,有折俎而没有饭,只行一献之礼,意在尽宾主之欢。

关系:“乡饮酒礼”和“燕礼”都是周代的礼仪,在《礼记》中都有记载。

3.带淳字的古诗词

弥缝使其淳。

——魏晋 陶渊明 《饮酒 二十》淳薄既异源。——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诗》万国淳风王化基。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四首》衣貌本淳古。——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潭府邑中甚淳古。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欲尽味弥淳。——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山深人俗淳。

——唐 白居易 《朱陈村》再使风俗淳。——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浇风亦归淳。

——唐 孟郊 《献汉南樊尚书》淳风宁在结绳前。——宋 陆游 《示子遹》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