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乐诗经

1.含乐的诗经句子

大神670018 :你好。

《周南 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王凤 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 (dào),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唐风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唐风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 襮 (bó ),从子于沃,见君子,云何不乐。

《秦风 车邻》: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耊 (dié)。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秦风 晨风》: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b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陈凤 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桧风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青青者莪》:

菁菁 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甫田之什 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小雅 鱼藻之什 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小雅 鱼藻之什 采菽》: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

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小雅 鱼藻之什 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大雅 荡之什 抑》: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2.诗经与乐有什么关系 急

《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墨子·公孟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司马迁也说,孔子曾弦歌三百五篇。

风、雅、颂的划分也是由于音乐的不同。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成公九年(左传)范文子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正好说明了风的含义。它们产生的地区,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黄河流域。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自春秋以来,战乱频仍,作为乐章的《诗经》颇为淆乱,公元前四八四年,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了鲁国,开始他的著述工作,同时也整理过《诗经》的乐章,使“雅、颂各得其所”。他还利用诗来教育门弟子,并且强调诗的实际用途,这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是有作用的。

正因为孔子与《诗经》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汉代人才把他附会成为《诗经》的最后删订者。

3.含有乐字的诗句有哪些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 李白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罢相作 李适之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东郊 韦应物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渔父 张志和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采桑子 苏轼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柳 李商隐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上元应制 蔡襄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 少司命 屈原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鹤鸣 诗经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气出唱 曹操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箜篌引 曹植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奉和山池 庾信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经乱离后天恩 李白

释义

乐(lè,yuè,yào,lào),五声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1.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之~。

2. 对某事心甘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3. 笑:这事太可~了。

4. 姓。

4.乐开头的诗句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 李白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东郊 韦应物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采菽 诗经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鹤鸣 诗经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气出唱 曹操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箜篌引 曹植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奉和山池 庾信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经乱离后天恩 李白

5.诗经 假乐 翻译与赏析

出自—大雅·生民之什

翻译:君王冠礼行嘉乐,昭明您的好美德。德合庶民与群臣,所得福禄皆天成。保佑辅佐受天命,上天常常关照您。

千重厚禄百重福,子孙千亿无穷数。您既端庄又坦荡,应理天下称君王。从不犯错不迷狂,遵循先祖旧典章。

容仪庄美令人敬,文教言谈条理明。不怀私怨与私恶,诚恳遵从众贤臣。所得福禄无穷尽,四方以您为准绳。

天下以您为标准。您设筵席酬友朋。众位诸侯与百官,爱戴天子有忠心。从不懈怠在王位,您使人民得安宁。

赏析;这是一首为周宣王行冠礼(成年礼)的冠词。

王闿运《诗经补笺》说:“假,嘉,嘉礼也,盖冠词。”但他将此事归之于成王。实则此为宣王时作品,所以应是宣王行冠礼之词。周厉王被国人赶走,周定公、召伯虎乃与共伯和暂主朝政。太子静由召伯虎抚养。共和十四年(828),太子静即位,即宣王。他“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文武群臣,尤其周、召二公,把匡复周室的重任寄托在宣王身上。所以宣王的冠礼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周室至关重大,举足轻重的事。本诗便是当时行冠礼时所采用的冠词。看来可能是召伯虎所作。通观《假乐》,除了对宣王无以复加的赞美之外,也深蕴着殷切的希望。所以魏源说:“《假乐》,美宣王之德也。宣王能顺天地,祚子孙千亿,卿士多贤,皆得获天佑所致也。”(《诗古微》)是与诗的主题、情调相符合的。

全诗仅四章,表现了周朝宗室,特别是急切希望振兴周王朝的中兴大臣对一个年轻君主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假(嘉)乐”点出诗的主题或用途。“显显令德”,开门见山地赞扬了受冠礼者的德行品格。以下称赞他能尊民意顺民心,皇天授命,赐以福禄。这一章看似平实,但在当时周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表达对宣王的无限期待和信赖,实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情深。第二章顺势而下,承上歌颂宣王德荫子孙,受禄千亿,落笔于他能“不愆不忘”,一丝不苟地遵循文、武、成、康的典章制度,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劝谏。这些话里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教训:夷王、厉王因为违背了这两点使宗周几乎灭亡,其代价不可谓不大。因为本诗是举行冠礼的仪礼用诗,有着它现实的要求,故而第三章便转锋回笔,热烈地歌颂年轻的宣王有着美好的仪容、高尚的品德,能“受福无疆”成为天下臣民、四方诸侯的“纲纪”。末章紧接前文之辞,以写实的手笔勾勒了行冠礼的活动场景。宣王礼待诸侯,宴饮群臣,其情融融,其意洽洽。“百辟卿士”没有一个不爱戴他、不亲近他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墍”。使国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这不是对一个明君的最主要的要求吗?短短的一首诗,围绕着“德、章、纲、位”赞美了年轻有为,能为天下纲纪的宣王,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这首诗“无非奉上美诗”,“近谀”、“全篇捧场,毫无足观”,似未能弄清诗的主旨和特定的创作背景。

6.诗经哪几句诗有乐,有云两个字

《关雎》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出其东门》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硕鼠》适彼【乐】土

《蟋蟀》令我不【乐】

《车邻》今者不【乐】

《衡门》可以【乐】饥

《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

《鹿鸣》以燕乐嘉宾之心

《鹤鸣》乐彼之园

7.乐字打头的诗句都有哪些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 李白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东郊 韦应物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采菽 诗经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鹤鸣 诗经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气出唱 曹操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箜篌引 曹植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奉和山池 庾信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经乱离后天恩 李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