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改编诗经

1.诗经简兮改编

简兮

简兮简兮⑴,方将万舞⑵。日之方中(3),在前上处(4)。

硕人俣俣(5),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6)。

左手执龠(7),右手秉翟(8)。赫如渥赭(9),公言锡爵(10)。

山有榛(11),隰有苓(12)。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一说鼓声;一说形容武勇的样子。

(2)方将:将要。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蹈,分为文舞、武舞。

(3)方中:正中;此处指正午

(4)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5)硕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俣俣(yǔ):魁梧健美。

(6)辔(pèi):马缰。组:丝织的宽带子。

(7)龠(yuè):古乐器。三孔笛。

(8)秉:持。翟(dí):野鸡的尾羽。

(9)赫:红色。渥(wò):厚。赭(zhě):赤褐色,赭石。

(10)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11)榛(zhēn):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12)隰(xí):低下的湿地。苓(líng):通“莲”。即荷花。旧有甘草、苍耳、黄药、地黄等说。

译文

鼓声咚咚响不停,万舞马上就举行。太阳恰好当头顶,他是舞列第一名。

身体壮美又魁梧,来到公庭跳万舞。力大无比如猛虎,手把缰绳像织布。

左手拿龠跳文舞,右手雉羽频挥举。脸色红润如赭土,公爷赏酒让他去。

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鉴赏

《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案据诗中所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可知有关男女情思,所以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贵族妇女或一般侍女)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此说可从。[1]

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第四章,吴闿生《诗义会通》曾引旧评说“末章词微意远,缥缈无端”,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美人”,旧说多附和曲解,诗意因此玄之又玄。在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两句是“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两句的扩展延伸,钟惺《评点诗经》云:“看他西方美人,美人西方,只倒转两字,而意已远,词已悲矣。”而“后一章两‘兮’字忽作变调,亦与首章首句神韵相应”(陈继揆《读诗臆补》),以“细媚淡远之笔作结,神韵绝佳”(牛运震《诗志》)。

2.改编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是初春,天微凉。

岸边风景独好。 柳絮翻飞,马蹄声由远及进。

我站在湖边。风扬起我的发,也漾起心底的涟漪。

我知道,他来了。 他就站在不远处,白马衬着他的白衣,在阳光下那么夺目。

微笑着走向他,却未在他脸上看到宠溺的笑。相反带着凄凉与哀伤,眼中有深深的不舍。

我刚要开口,却被狠狠拥进怀里。 “对不起,明天……要出征了……” 只是几个字,却像晴天霹雳。

他要出征了! [二]“将军,一切就绪!”“好,出发!” 跨上马背,望着那些铠甲,肃杀之气无言地漫开。 挥开那些愁绪,坚定地昂首向前行进。

湖边,还是绿柳低垂,却没有了那纤细的身影。 或许我不该请命去边塞,可国家有难,我如何能因儿女私情而停驻不前? “我会赢的!”我默默道。

[三]天又下起了雪。 三年了,年年冬日都在飘雪。

我站在雪中,一动不动。 “公主,您又在这里吹风了,若再病了,可怎么好?” 公主?我自嘲地笑笑。

都快要亡国了,公主又能如何? 我不再理会侍女的呼唤,一个人迈步往宫外走去。 大街上,到处是破败的房屋,昔日的繁华已成云烟。

“啊……”我低呼一声,仰倒在雪里。痛苦地爬起来,却一阵气息不稳。

“对、对不起……”一个怯怯的声音,是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儿。 他站在雪中,显得好单薄。

我不禁湿了眼眶,轻声道:“没关系,姐姐没事。” 他冲我笑笑,转身跑开了。

孩子,好天真啊。 [四]“将军,一路保重!”“保重!” 送别声里,我策马归去。

是的,我要回家了。 三年的战事并不顺利,匈奴人骁勇善战,再加上恶劣的环境——希望渺茫。

如果不是用计拖延,我绝坚持不了那么久。 匈奴的暂时退兵让军队有了喘息的机会,皇上却一道诏书将我召回。

是为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能见到她了。

一定要等我! [五]我走得乏了,便在一块干净的台阶上坐下。 对面便是我常与他见面的湖。

现在的湖上结了厚厚的冰,湖边也没有了那飘飘的杨柳,只有雪压着残枝,显得那么萧条。 回想我们的初遇,那么美好。

可是现在…… 我始终不能释怀,为何连请命出征也要最后才告知我? 最初的梦,如今已与碎片无异。 “哒、哒、哒……”马蹄阵阵。

我蓦然回首,却再也回不过神。 他就坐在马上,一身戎装,肃穆异常。

他的眼里是痛心、不甘和……悔恨。 他看到了我,一愣,继而转为惊喜。

马儿飞奔而来。 [六]终于踏上故土,我的心情异常激动,仿佛一路的辛苦都已不算什么。

可是,那还是我的家乡吗? 漫天漫地的雪覆盖着的竟是如此残破的土地! 征战三年,我又保住了什么? 我茫然地转开视线,却看到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是她!喜悦涌上来,我策马朝她奔去。

我翻身下马,在她面前站定。 她瘦了好多!千言万语,开口却只是一句:“还好吗?” [七]“还好吗?”我听到他说。

我苦笑了一下。好?怎么可能好呢? “战事停了吗?”我平静地开口。

他微怔,摇头。“这里变了好多。”

他叹。 “是变了很多。

知道吗?在你们离开的那一刻,这里就变了;不再是家园,只是战争的牺牲地。” 我顿了顿,转头看他。

“而我们,不论是感情还是其它,都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再也不是从前的我们了。”

他全身剧震,眼中喜悦尽去,转而变为不可置信与悲哀。 对不起,是战争太残酷,夺走了一切; 也是我太任性,不愿为你的离开而释怀; 就到这里为止吧。

亡国公主与落魄将军的爱情,终将逝去。 [八]曾经,杨柳依依里,笑容幸福。

转身,大雪纷飞里,感情消逝。 战场家乡,爱或者恨,都不过瞬间。

一切都已逝去,无法挽回。

3.有关《诗经》改编成现代诗的问题

诗经·采薇 原文: 采薇采蔽①, 该亦作止②。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④。

不遑启居⑤,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蔽亦柔止(6)。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7)。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8)。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9)。 王事靡盬(10),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1),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12),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13),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14)。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15)。 驾彼四牡, 四牡騤騤(16)。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17)。 四牡翼翼(18), 象弭鱼服(19)。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20)。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21).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2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衷。

注释: 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

居:住下。(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盬(gu):止息。

(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读解: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

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

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

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

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4.诗经采薇的改编剧本

雪欲来的时候

又烫一壶酒

将寂寞 绵长入口

大寒夜 山那头 彤云出岫

小炉边 那首歌谣

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 麦未熟

恰是初秋

约临走 将柴扉轻叩

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 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 共采薇

风欲暖 初成蕊

问离人 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 独采薇

露尚稀 叶已翠

问征人 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雨未停的时节

煎茶试新叶

让光阴 杯中交叠

茅檐下 水如泻 沾衣未觉

研开墨 芒种刚过

歌写至下半阙

春分后 花未谢

尚可采撷

却低首 问是耶非耶

枝上残香也覆盖了眼睫

谁和着那首歌

刚吟罢的第一节

卿尚小 共采薇

风欲暖 初成蕊

问离人 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 独采薇

露尚稀 叶已翠

问征人 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卿已老 忆采薇

草未凋 又抽穗

问斯人 等到野火燃尽胡不归

昔我往 杨柳垂

今我来 雪霏霏

问故人 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5.《诗经.采薇》改写

有一种孤独叫诗歌

——改写《诗经·小雅·采薇》

作者:风起云飞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

有盏灯在古老的地方亮着

一个温柔的杀手在夜里微笑

我的爱人,你的梦里不需要我

只要一把刀

我看到满山的黄草

厌倦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爱人,你的窗前鹂鸟依旧在叫

而我已衰老

马儿踏过冰冻的河流

风儿撩起战袍,星光呼啸

我的爱人,请为我点一缕炊烟

让我不再烦躁

我累了,请许我不再奔跑

我想看到

一颗莲籽抱着尚未展开的花瓣

在石缝里睡着了

还有啊,我持戈的兄弟

可记得故乡青青的杨柳吗

记得你踏过的土地落过多少相思的泪水

记得你的血留在哪一片泥泞

记得远方的树下有盼望你归来的

父老乡亲

沧 桑

死亡与杀戮,总是令我胆寒。

整整一年了,这充斥着血腥的战事仍旧令我不能适应。恐惧、恶心、忧愁、不安,种种情绪折磨着我。

古人常说,为了保家卫国而奋战是快乐而荣耀的。然我所看到的,是苍凉的天幕,是满目的血色与悲哀,是因恐惧而扭曲的灰色面孔。哪里有什么快乐和荣耀?无休无止的战争让生灵涂炭。不知何时,这罪恶的日子才是一个尽头!

每日采食着薇菜,看着它们一天天成长,又初时的嫩芽变为最后的枯叶。也许有一天,连这最后的事物也要被吃光了吧?!每日里劳碌不堪,不能吃一顿包饭,不能睡一个好觉。

有时候,仰望苍穹,夜色如水般宁静,我便会想起故乡。我的家人,是否也在对着明月祈祷希望我早日归来?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满心的创伤已让我口不能言,只有深深的叹息。又有谁,可以抚慰我的痛楚?

棠棣花依旧绽放,绚烂的花朵为这灰白的战场染上一丝明媚,却更让人觉得那说不出的惨淡凄凉。骏马战车,象弭鱼服。面对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我本该自豪,本该毫无怨言。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我们的国家应该安宁了吧。然而,踩着同伴的鲜血和尸体,我又怎能不悲哀,不恐慌!也许某一天,我也会化作一具冰冷的尸身,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但我是男儿,必须要承担我的责任,保卫这让我眷恋的神州浩土。

我一身戎装,听战马长嘶,狂风呼啸。手中的长矛一次次洞穿敌人的胸膛,温热的鲜血染红了我的全身。

恍惚间,我仿佛什么都看不见了,耳边也一片沉寂,仅剩下漫天的绯红,似暮霞流火,似桃红依旧———敌人的利刃刺穿了我的身体,将我的灵魂一点点剥离。没有痛,亦无泪······

倏然间,我飘回了故土。昔日的依依杨柳早已不再。而今,迎接我的,是茫茫的飞雪与永无止境的寂寞。

雪穿过我明澈的躯体,化作一缕烟尘———不,我已没有了躯体。如今的我,只是眷恋尘世的一丝游魂。

我回到了梦境中无数次出现的地方。在那里,家人仍在痴痴地盼我归来,却不知我就站在他们的身旁。我伸出手,想抚摸妻子美丽而憔悴的脸庞,却径直从她的身体里穿过。我想要唤她的名字,却发现我发不出一丝声音。泪水无声地滑过我的双颊,没有温度。我们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终究要离开。

缓步离去,默然回首,怔怔望着令我魂牵梦萦的家,心中沉痛莫名,脚步也迟迟不肯挪动。可我不得不走,我和家人早已是阴阳两隔,留在这里也只能徒增伤悲。

前方等待我的,将是下一个轮回。

文章引用自:

6.一首由诗经改编的诗,女作家改的,很朦胧,中学某本书上,鼓励学生

诗经:【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译] 琼瑶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南乡子

【原诗】

南有樛木⑴,葛藟累之⑵。

乐只君子⑶,福履绥之⑷。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⑸。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⑹。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⑺。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⑻。

【注释】

①樛(jīū):高树。一解“木下曲曰樛”(朱熹《诗集传》)。

②葛藟(lěī):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累(léi ):缠绕。

③只:语助词。

④福履:福禄也。绥:安抚。

⑤荒:掩;盖;覆。

⑥将:扶助。

⑦萦:缠绕。

⑧成:成就;到来。

【诗意】

虬龙般的樛树

挺拔在美丽的南方

手掌般的葡萄叶

抚摸着它的枝干

多么快乐呀

坦坦荡荡的君子

福禄如这葱绿的葡萄叶

为你树起一片浓荫

虬龙般的樛树

挺拔在美丽的南方

盘曲的葡萄藤

攀援在它的枝头

多么快乐呀

坦坦荡荡的君子

福禄如这攀援的葡萄藤

总与你如影随形

虬龙般的樛树

挺拔在美丽的南方

多情的葡萄树

与你享受生活的风雷虹霓

多么快乐呀

坦坦荡荡的君子

福禄如这多情的葡萄树

伴随你不平凡的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远古时代的朦胧诗,是一首祝君子有福相随的诗,是一首留有广大空间让我们去驰骋想象的诗。

君子之福是什么?是获贤妻还是得贵子,是建高屋还是开名车,是升王侯将相还是拥滚滚财源,是遐迩的声名还是执着的操守……不得而知,任你去想,任你去思。在诗中,惟可知的是,君子是樛树,福禄是葛藟,君子有福相随,如樛树得葛藟相伴,如影随形,如风伴雨,不离不弃,日日相守,月月相依。

值得一提的是毛诗解读,《毛诗正义》:“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后妃逮下而无嫉妒之心,君子当然舒心无比,惬意万千,这正如老总们出有小蜜,宿有情人,妻子胸怀大度,与她们相处和睦,安之若素,岂有不高兴、不矜夸的。如果这首“风”中之歌是女子们所唱,她们会有此广纳百川的胸怀?古代大儒们读诗,令人忍俊不禁。

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三千年前的一场婚礼上的歌唱,如葛培岭的《诗经》就说“这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攀附樛木,来象征女子嫁给君子”,未尝不可。然而诗的想象空间却大在减弱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