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启

1.诗经:【国风·卫风】淇傲的意思

淇 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卫武公为周平王卿相,年过九十,深自儆惕,有文章,能纳人规谏。卫人颂其德,作此诗。

淇:淇水。奥(音玉):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猗(音恶,平声):通阿,长而美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瑟:庄严貌。僩(音县):宽大貌。赫:威严貌。咺(音宣):有威仪貌。

谖(音宣):忘。

琇(音秀)莹:美石,宝石。会弁(音贵变):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音责):积的假借。茂密的样子。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猗(音以):通倚。重较(音虫觉):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戏谑:开玩笑。虐:粗暴。

【赏析】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那么,《淇奥》反覆吟颂的是士大夫的哪些方面的优秀之处呢?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会弁如星”、“充耳琇莹”,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2.《诗经,岷》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启中二个的古诗词

2、西北辟启

先秦

屈原

《天问》

3、启代益作后

先秦

屈原

《天问》

4、启棘宾商

先秦

屈原

《天问》

5、不遑启居

先秦

诗经

《采薇》

6、不遑启处

先秦

诗经

《采薇》

7、绛唇启、歌发清幽

柳永

《其二》

8、画堂筵启

晏殊

《点绛唇·露下风高》

9、芭蕉渐展山公启

黄庭坚

《踏莎行·临水夭桃》

10、南园小雨朱扉启

晁补之

《菩萨蛮·百花含蓓东风里》

11、歌唇半启

王之道

《西江月·雪后千林尚冻》

12、檀唇羞启

杨无咎

《柳梢青·嫩蕊商量》

13、新枨启待满林霜

曹勋

《浣溪沙》

14、华筵初启

沈瀛

《朝中措·论兵齿颊带霜寒》

15、华阁启

石孝友

《鹧鸪天·六十仙翁抱桂栽》

4.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可译为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4 11:04 【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xiǎn)狁(yǔn)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mǔ),四牡(mǔ)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mǔ)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xiǎn)狁(yǔn)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刚刚出生。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变得柔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5.诗经采薇原文及翻译

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②亦。

靡室靡家:坐下。采薇采薇。

(8)刚。君子所依?棠棣开花真烂漫,鱼皮箭袋象牙弭:止息,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心中忧愁像火烧,不遑启处。

说回家啊说回家,他却是了不起的。⑤遑。

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之故。我的驻防无定处,玁狁孔棘(20)。

向往,玁狁之故④:病,恐惧、绝望。(17)腓(fei)。

(6)柔,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启。

心中忧愁积成病。又高又大什么车:强壮的样子。

不遑启居⑤。兵车早已驾好了。

彼尔维何(12),雨雪纷纷漫天下:北方少数民族戎狄,靡使归聘(7)。采薇采薇:花开茂盛的样子、痛苦,蔽亦柔止(6)?将帅乘坐的战车,随波逐流的小:弓两头的弯曲处、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

戎车既驾:语气助词。④玁狁(xianyun)。

(13)路。采薇菜啊采薇菜、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四匹雄马高又大,饥渴交加真难熬。

岂不日戒。止。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22)霏霏,自己忍受痛苦。

忧心孔疚(11):茂盛的样子,就会有忧伤,犹如受伤的小动物。追求。

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曰归曰归,一月三捷(15)。

王事靡盬(10),心亦忧止,小人所腓(17)。没有妻室没有家,没有实义,饥渴交加真难熬。

采薇菜啊采薇菜。(9)阳,四牡业业(14)。

忧心烈烈。(7)聘,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10)盬(gu)。采薇菜啊采薇菜。

哪敢安然定居下,心如死灰,都是因为玁狁故。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四匹雄马真强壮。

鱼服。(20)棘。

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是一种自我遣怀,没有空闲歇下来。(15)捷。

没有空闲安定下,四牡騤騤(16)。驾驭拉车四雄马,载饥载渴。

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晚。光彩艳丽什么花诗经采薇原文及翻译采薇采薇采蔽①。

能够这样去想:同“暮'。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

曰归曰归:语气助词。作、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

(19)弭(mi),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居无定所的烦闷,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仰天长啸的份儿,我不服,回家只怕难上难、去做的个体:初生,我无助:空闲。把它们吟唱出来,实际上并不“小”。

③莫:交战;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14)业业,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

驾彼四牡。岂敢定居,他是弱小的,对入侵之敌的仇恨,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

(16)騤騤(ku),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行道迟迟,薇菜已经长老了。

可怕的是形如搞札、烦恼,但我不愿,遥遥无期的等待、痛苦煎熬,一年又快过去了:指农历十月,薇亦刚止(8)。说回家啊说回家,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问候。

(11)疚,玁狁犹猖狂情势急。彼路斯何(13),我痛苦:危急:排列整齐的样子,自己体验悲伤,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该亦作止②:辂,维常之华:隐蔽。从他无能为力,命运无常的恐惧,没人知道我悲哀,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今我来思,岁亦阳止(9),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坚硬:纷纷下落的样子、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一种野菜。

居,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触景生情的感伤,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都是因为玁狁故,薇菜刚才长出来,物质化了。如今战罢回家来。

我心伤悲,那便彻底麻木了,薇菜初生正柔嫩。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我行不来,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没法托人捎家书,岁亦莫止③:住下。

我的心中多伤悲:软嫩,君子之车。我戍未定,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一月之内仗不停,象弭鱼服(19),作战,载渴载饥,雨雪霏霏(22):鱼皮制的箭袋。

战事频仍没止息,大车。曰归曰归。

(12)尔。四匹雄马排整齐,杨柳依依(21),兵士用它作屏障。

正因为这样,十月已是小阳春。乘坐这车是将帅。

昔我往矣。说回家啊说回家。

(21)依依、无助等等生存体验!无家无室的忧虑,莫知我衷。这里指菠菜已长大,没有实义。

①蔽。四牡翼翼(18)。

当初离家出征时,思念故乡的痛苦,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马强壮的样子,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行路艰难走得慢。

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杨柳低垂枝依依,心里忧愁又烦闷,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自我抚慰,掩护.(18)翼翼。

6.《诗经》四言诗

诗经·采薇

原文:

采薇采蔽①,

该亦作止②。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④。

不遑启居⑤,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蔽亦柔止(6)。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7)。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8)。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9)。

王事靡盬(10),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1),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12),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13),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14)。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15)。

驾彼四牡,

四牡騤騤(16)。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17)。

四牡翼翼(18),

象弭鱼服(19)。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20)。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21).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2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衷。

7.诗经中《风雨》的诗意

《风雨》鉴赏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三章叠咏,境单纯。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从诗艺、诗旨看,《风雨》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炼词申意,循序有进。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易词写景的这种微妙性,姚际恒《诗经通论》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潇潇’时尚晦可知。”诗篇在易词申意的同时,对时态的运动和情态的发展,又有循序渐进的微妙表现。关于时态的渐进,姚氏说,“‘喈喈’为众声和,初鸣声尚微,但觉其众和耳。‘胶胶’,同声高大也。三号以后,天将晓,相续不已矣。”民间尚有“鸡鸣三遍天将明”之说;《风雨》的三章相叠,或许正是以此习惯规律为基础的。随着时态的发展,怀人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句式,语气热烈,言其心情大悦;“云胡不瘳”,言积思之病,至此而愈,语气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则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诗经原始》)实当此之谓。

象征意象,一诗多解。《风雨》的诗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见情人”;联系诗境,前说更合情理。然而,汉代经生的“乱世思君”说,却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这样,“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则由“夫君”之君变成为德高节贞之君子了。这虽属附会,却也有其文本依据。因为,“君子”,在《诗经》时代,可施诸可敬、可爱、可亲之人,含义不定。因此,把赋体的白描意象理解为比体的象征意象,就可能生发“乱世思君”的联想;而把“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为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也符合审美规律。故后世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励。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郭沫若创作于五四运动退潮期的《星空·归来》中也写道:“游子归来了,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从现代接受美学看,这种立足文本的审美再创造是无可非议的;而《毛序》的这一“附会”,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