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渔父》《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1]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2]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学史》[3][4]亦引以上观点。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 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5][6][7]诸书中亦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2.芮琳出自哪首诗《诗经》 月如——名字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名字内涵:月指月亮,月色、月光、月明。意指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如是比得上或及的意思。意指如愿以偿。月如这个名字寓指心满意足、玉洁松贞、美丽动人。——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昭温]、[欣雪]、[诗倩][秀涵]、[幼润]、[晓珂][绪联]、[屏昱]、[芮波][岩希]、[幔萍]、[鹤妍][淋芳]、[瑞莲]、[丽莹][美沫]、[志妹]、[梵婷][玦画]、[睿英]、[秀霞][笑辛]、[娜鑫]、[妍娜][艺湘]、[莹谷]、[娅彤][栎格]、[素婷]、[萱琴][光开]、[瑶莎]、[朵娟][芮琳]、[小霞]、[薇婧][钰煊]、[佩燕]、[梦妮][媛水]、[燕芬]、[小飒][翠茜]、[树娴]、[锡兰][嵩婧]、[素宜]、[湘竹][梅沂]、[莉玮]、[卫艳][金莺]、[艺蓉]、[悦兰] 3.《诗经》全集诗经全集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 私, 薄浣 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 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 马虺隤。 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 马玄黄。 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马瘏矣, 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 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国风·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 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心则夷。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 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 狱?虽速 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 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 讼?虽速 讼,亦不女从!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4.求诗经渔父的拼音版这首诗的量不少啊,拼音版如下: 楚辞 渔父 qū yuán jì fànɡ , yóu yú jiānɡ tán , xínɡ yín zé pàn 。 屈 原 既 放 , 游 于 江 潭 , 行 吟 泽 畔 。 yán sè qiáo cuì , xínɡ rónɡ kū ɡǎo 。 yú fǔ jiàn ér wèn zhī , 颜 色 憔 悴 , 形 容 枯 槁 。 渔 父 见 而 问 之 , yuē : “ zǐ fēi sān lǘ dài fu yú ? hé ɡù zhì yú sī ? ” 曰 : “ 子 非 三 闾 大 夫 欤 ? 何 故 至 于 斯 ? ” qū yuán yuē : “ jǔ shì jiē zhuó wǒ dú qīnɡ , zhònɡ rén jiē zuì wǒ dú xǐnɡ , shì yǐ jiàn fànɡ 屈 原 曰 : “ 举 世 皆 浊 我 独 清 , 众 人 皆 醉 我 独 醒 , 是 以 见 放 。 ” yú fǔ yuē : “ shènɡ rén bù nínɡ zhì yú wù , ér nénɡ yǔ shì tuī yí 。 渔 父 曰 : “ 圣 人 不 凝 滞 于 物 , 而 能 与 世 推 移 。 shì rén jiē zhuó , hé bù hù qí ní ér yánɡ qí bō ? zhònɡ rén jiē zuì , 世 人 皆 浊 , 何 不 淈 其 泥 而 扬 其 波 ? 众 人 皆 醉 , hé bù bù qí zāo ér chuò qí lí ? hé ɡù shēn sī ɡāo jǔ , zì lìnɡ fànɡ wéi ? ” 何 不 哺 其 糟 而 啜 其 醨 ? 何 故 深 思 高 举 , 自 令 放 为 ? ” qū yuán yuē : “ wú wén zhī : xīn mù zhě bì tán ɡuān , xīn yù zhě bì zhèn yī 。 屈 原 曰 : “ 吾 闻 之 : 新 沐 者 必 弹 冠 , 新 浴 者 必 振 衣 。 ān nénɡ yǐ shēn zhī chá chá , shòu wù zhī wèn wèn zhě hū ? nínɡ fù xiānɡ liú , 安 能 以 身 之 察 察 , 受 物 之 汶 汶 者 乎 ? 宁 赴 湘 流 , zànɡ shēn yú jiānɡ yú zhī fù zhōnɡ 。 葬 身 于 江 鱼 之 腹 中 。 ān nénɡ yǐ hào hào zhī bái , ér ménɡ shì sú zhī chén āi hū ? ” 安 能 以 皓 皓 之 白 , 而 蒙 世 俗 之 尘 埃 乎 ? ” yú fǔ ɡuǎn ěr ér xiào , ɡǔ yì ér qù 。 ɡē yuē : 渔 父 莞 尔 而 笑 , 鼓 枻 而 去 。 歌 曰 : “ cānɡ lànɡ zhī shuǐ qīnɡ xī , ké yǐ zhuó wú yīnɡ 。 “ 沧 浪 之 水 清 兮 , 可 以 濯 吾 缨 。 cānɡ lànɡ zhī shuǐ zhuó xī , ké yǐ zhuó wú zú 。 ” suí qù , bú fù yǔ yán 。 沧 浪 之 水 浊 兮 , 可 以 濯 吾 足 。 ” 遂 去 , 不 复 与 言 。 5.诗经《采苹》注音正确的写法是《采苹》,出自先秦佚名《诗经》中《国风·召南》中,全诗注音如下: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yú yǐ cǎi píng ?nán jiàn zhī bīn 。yú yǐ cǎi zǎo ?yú bǐ háng lǎo 。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yú yǐ shèng zhī?wéi kuāng jí jǔ 。yú yǐ xiāng zhī ?wéi qí jí fǔ 。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yú yǐ diàn zhī ?zōng shì yǒu xià 。shéi qí shī zhī?yǒu qí jì nǚ。 白话文释义: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召南·采蘩》《大雅·行苇》《大雅·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 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诗歌叙事不假修饰,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通篇不用一个形容词,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义又不完全雷同,显得连绵起伏,摇曳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