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描写战争

1.诗经中有哪些描写战争的诗

《诗经》的战争诗(忽略不计周开国时的战争史诗:如《大雅.皇矣》),有代表性的战争诗,基本上是集中于宣王时代:《小雅.出车》是北方猃狁进犯周疆、周宣王派大将南仲领兵出征斥退强敌之事。

《小雅.六月》也是赞美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小雅.采芑》是写方叔率领军队南伐“蛮荆”之武功。

《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大雅.常武》是周宣王亲率大军攻伐徐国。

这些战争诗几乎全是民族之战和正义之战,按其战争之对象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1、抵御和进袭西北方的猃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小雅.出车》2、对东南蛮夷的平定和教化,如《小雅.采芑》、《大雅.江汉》。

2.《诗经》中的战争描写有哪些

诗经中的战争诗

战争诗体现出复杂多重态度,或歌颂天子,诸侯武功,或对其他少数民族侵掠表达愤恨,或体现爱国之情。由于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有的作品又流露出憎恨、诅咒感情。《东山》写一位出征多年的士兵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巧妙选取心理描写角度,写他时喜时悲、兴奋不安的心理波动,一如现代文学中意识流。如写他想到即将归家的欣喜,要“制彼裳衣,勿士(事)行枚”,写他想到老家可能的荒凉破败,“伊威在室(潮虫)蟏蛸(蜘蛛)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田舍旁野鹿来往,夜晚则磷光闪烁)”。但最终还是挡不住家的思念,“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又想到妻子可能正等着自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想到她出嫁时那么漂亮,现在三年不在,又会如何,“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诗通过写一位长期离家征人的悲喜交集心理、那种带有辛酸喜悦,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灾难,反映对自由和平的劳动生活渴望。

《小雅·采薇》写一服役士兵艰苦戌边的生活及思念家乡与保家卫国错综心理。

同上首诗一样都从士兵角度写士兵心理,可见其民歌色彩。“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连用两个“曰归”,叠句表达思乡之强烈,其程度是“忧心烈烈”,叠字运用极具表现力,准确形象。

与《东山》比,同是思乡,《东山》主人公以婉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采薇》则直抒其情,人物形象—内向、—外向性格便透露出来。

但《采薇》诗主人公心理要更复杂多,他说“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显然对战争持理性态度,有对侵略者的不满。另外,对统治阶级无能也表示愤慨,不过种感情不是直接倾泻,而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显示了诗经“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风格。结尾名句“昔我往矣--”,“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情景交融,以形象性的叠字传达出士兵悲喜之情,且声调谐和,感情往复,语言明畅绮丽

3.诗经 东山 是怎么描写战争的灾难的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4.古代诗词中描写战争的句子

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 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7、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5.关于诗经中战争的诗

《诗经》的战争诗(忽略不计周开国时的战争史诗:如《大雅.皇矣》),有代表性的战争诗,基本上是集中于宣王时代:《小雅.出车》是北方猃狁进犯周疆、周宣王派大将南仲领兵出征斥退强敌之事。

《小雅.六月》也是赞美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小雅.采芑》是写方叔率领军队南伐“蛮荆”之武功。

《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大雅.常武》是周宣王亲率大军攻伐徐国。

这些战争诗几乎全是民族之战和正义之战,按其战争之对象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1、抵御和进袭西北方的猃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小雅.出车》2、对东南蛮夷的平定和教化,如《小雅.采芑》、《大雅.江汉》。

6.形容战争 的古诗词

形容战争 的古诗词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7.论诗经中的战争篇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称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北山》)

参加战争和徭役,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由于周人重农尊亲,所以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诗经》反映战争徭役有两种情况:

其一、对周边民族的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自西周建国,不断受到外来侵扰,北方的玁狁(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这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未进入文明的门口,文化水准的差异及对子女财帛的垂涎(xian),使他们对农业为主体的较为富庶的周民族发动进攻。于是就有了战争诗。《小雅·采薇》《秦风·无衣》(与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汉》(与荆楚)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

其二、对内镇压叛乱的。武王灭殷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国,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后,周公当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了三年的激战,最后平定了叛乱。如《豳风·东山》。《豳风·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8.古今中外描写战争的诗词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这是辛弃疾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