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民族文化的诗歌】为汉服的低声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 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 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 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 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记得吗? 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 曾经有一条大鱼, 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 它化作一只巨鸟, 在天地之间翱翔. 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 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 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 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 他临刑前, 弹奏了一曲绝响, 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 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 几千年过去, 依旧有余音绕梁, 只是他不知道, 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 而是他的傲骨, 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 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 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 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 长风吹开他的发带, 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 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 摒弃了武将. 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 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 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 敌人都说, 有岳家军在, 我们打不了胜仗. 可叹英雄遭忌, 谗士高张, 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 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阳中, 我依稀见到, 有人把它插进土壤, 那是将军用过的, 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 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 梅花岭上, 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 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 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 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 丢了性命, 护了信仰. 残酷的杀戮, 如山的尸骨, 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 有人相信, 千百年后, 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 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 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 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 却莫名其妙的心伤, 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忘了吗? 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 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 带着尖船利炮, 拆了我们的庙宇, 毁了我们的殿堂. 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 却忘了伦理纲常,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 却不识角徵宫商, 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 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 我们穿着西服革履, 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 那个礼仪之邦? 在哪里, 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 你却说我行为异常? 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 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 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 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 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 那个信义之乡? 在哪里, 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 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 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 所以, 我总有一个渴望, 有一天, 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 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 记住吧, 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 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 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2.传统文化古诗词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得玻璃窗啪啪直响。 雨越下越大。窗外迷迷蒙蒙的一片,好象天地之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珠帘。 雨点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对面的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线。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雨》 听听那冷雨 作者: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 3.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有以下弘扬名族精神的诗歌 1、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1、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1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岳飞《满江红·写怀》 1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文天祥《扬子江》 1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6、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陆游《金错刀行》 18、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9、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屈原《国殇》 2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 2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立春日感怀》 2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2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屈原《国殇》 2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屈原《国殇》 2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 3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31、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32、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3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罗隐《西施》 34、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 35、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36、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