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诵读古诗词扬民族文化

1.诵中华经典 扬民族文化的诗.

一、中华世纪坛赋作者:魏明伦★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槃。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瞭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

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

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二、中华世纪坛赋作者:雪川★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

古今异格,赋颂不已。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

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

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堦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

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

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

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

是为辞缘。三、中华世纪坛序作者:朱相远★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代;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旺。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环球共享。

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

烽火硝烟,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春又绿神州,华夏沐朝阳。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

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朝晖,磅礴东方。★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

2.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朗诵

以和为贵

作者:王世杰

小时候每次出门的时候

父母都会认真地叮嘱说

在学校跟同学要好好相处

以和为贵

长大了离开家走向了社会

领导会反复地叮嘱说

大家是同事也是姐妹

应该以和为贵

再以后我们与世界有了交往

华夏文明在殷殷叮嘱说

国家不在大小

和平共处还要以和为贵

是啊

和是原点

不能和的民族

大多支离破碎

的确

和也是风景

缺少和的家园

肯定也缺少妩媚

以和为贵

有时是一张抱歉的笑脸

以和为贵

有时是争执中的一步后退

或许是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也可能让自己多受了些苦累

和,是包容是孝顺是爱心

和,是善良是尊重是安慰

可它绝不是不辨良莠不明是非

面对一切丑恶它会变得无私无畏

请记住

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请相信

和对这世界弥足珍贵

如果一个人只想利己

肯定是文明的倒退

如果一个民族都追求利他

那将迎来和谐社会

为了团圆

作者:马云海

团圆,说起来很简单

不过是两个单字的会面

团圆,走过去很遥远

那距离又何止万岁千山

千年之前,先辈就在祈盼

团圆只能是诗人的梦幻

近百年来,先烈们又在追寻

可团圆只留下痛苦的感叹

今天,我们终于团圆了

为了这个简单的约定

一个古老的民族曾历经磨难

所以,这团圆需要加倍珍视啊

不小心失去

那将是巨大的缺憾

团圆的到来 是先辈们血汗的浇灌

团圆的乐章 是积蓄已久的民族情感

团圆的景色 每个人都要悉心照看

而团圆的守卫 更需要中华崛起 复兴向前

为了团圆,中国一定要让经济大发展

为了团圆,华夏应成为传接文明的典范

为了团圆,中华民族要万众一心 同舟共济

为了团圆,我们今天就该描绘出未来的画卷

好了,不怕任重道远,也不怕填海担山

既然我们的血脉彼此相连

那团圆的路上就该奋勇争先

龙族的子孙啊 出发吧

我知道 你们的未来一定不会愧对祖先

高天的明月啊 朗照吧

我相信 你会见证中华民族团圆的明天

3.诵华夏经典 扬民族文化作文怎么写

弘扬中华文化经典诵读

诗给人带来快乐,诗给人带来感悟,诗给人带来意念。有的人自觉的用心去读诗,而有的人却很不乐意去体会诗中的快乐、感悟和意念。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上学,经常逃学。有一次。李白跟小朋友们去玩,半路上,他看见一个老奶奶正拿着一个铁杵在那磨呀磨呀,李白问:“老奶奶,你拿着这么粗的东西,干什么啊?”“磨成针啊!”老奶奶笑眯眯地说道。“这么粗的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不禁疑惑了。“只要有恒心,总会磨成的!”老奶奶仍就不停手地磨着。

李白听了,默默地看着,陷入了沉思,是啊,只要一直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从此,李白再也不逃学了,最后,还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名文,成为了唐代有名的大诗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珐丹粹柑诔纺达尸惮建千年的悠悠岁月在古老文明的身躯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芒,这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弘扬!

合肥市跃进小学三班尹峰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 文化 悠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代表性的汉赋、唐诗、宋词、元。 因此,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经典背后的精神品质。 他们或许不知道“ 孝 感动 天”的出处,但是他们在 作文 时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老师在。

诵读文化经典, 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萃始小学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 。 ⑥、六年级现场作文赛及展览. 以“美丽邂逅”的一本书、一篇文章,将你与他(她)。

诵读中华经典 弘扬民族文化做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犹如春风细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高, 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朗诵

以和为贵作者:王世杰 小时候每次出门的时候父母都会认真地叮嘱说在学校跟同学要好好相处以和为贵长大了离开家走向了社会领导会反复地叮嘱说大家是同事也是姐妹应该以和为贵再以后我们与世界有了交往华夏文明在殷殷叮嘱说国家不在大小和平共处还要以和为贵是啊和是原点不能和的民族大多支离破碎的确和也是风景缺少和的家园肯定也缺少妩媚以和为贵有时是一张抱歉的笑脸以和为贵有时是争执中的一步后退或许是对别人无私的帮助也可能让自己多受了些苦累和,是包容是孝顺是爱心和,是善良是尊重是安慰可它绝不是不辨良莠不明是非面对一切丑恶它会变得无私无畏请记住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请相信和对这世界弥足珍贵如果一个人只想利己肯定是文明的倒退如果一个民族都追求利他那将迎来和谐社会 为了团圆作者:马云海团圆,说起来很简单不过是两个单字的会面团圆,走过去很遥远那距离又何止万岁千山千年之前,先辈就在祈盼团圆只能是诗人的梦幻近百年来,先烈们又在追寻可团圆只留下痛苦的感叹今天,我们终于团圆了为了这个简单的约定一个古老的民族曾历经磨难所以,这团圆需要加倍珍视啊不小心失去那将是巨大的缺憾团圆的到来 是先辈们血汗的浇灌团圆的乐章 是积蓄已久的民族情感团圆的景色 每个人都要悉心照看而团圆的守卫 更需要中华崛起 复兴向前为了团圆,中国一定要让经济大发展为了团圆,华夏应成为传接文明的典范为了团圆,中华民族要万众一心 同舟共济为了团圆,我们今天就该描绘出未来的画卷好了,不怕任重道远,也不怕填海担山既然我们的血脉彼此相连那团圆的路上就该奋勇争先龙族的子孙啊 出发吧我知道 你们的未来一定不会愧对祖先高天的明月啊 朗照吧我相信 你会见证中华民族团圆的明天。

5.弘扬民族精神诗歌或散文,适合集体朗诵

1.我爱我的祖国

在世界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

五千年文明是一首歌

最强的音符是惊天呐喊

追寻梦想弹奏出不懈开拓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美好的未来是一首歌

动人的旋律是万家团圆

华夏儿女歌唱起幸福生活

月蒙蒙 风萧瑟

你从历史的沧桑中匆匆走过

雨茫茫 路坎坷

岁月风霜带不走你复兴执着

2. 中华吉祥

长城万里 彩绸舞荡

那是中华民族腾飞翱翔

黄河滔滔 唢呐声响

那是中华儿女心花怒放

泰山巍峨 锣鼓咚呛

那是中华民族崛起雄壮

长江滚滚 纵情歌唱

那是中华儿女欢聚一堂

中华吉祥 天地喜洋洋

一天更比一天好

特色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华吉祥 人心暖洋洋

一年更比一年强

构建和谐万众齐欢畅

3. 民生丰碑

谁曾拨开历史的迷茫

谁曾改变世代的彷徨

祖祖辈辈辛勤的种粮人

谁见过四季不纳粮

是谁编织过美丽的神话

是散布儿歌的李闯王

谁能实现远古的梦想

谁能承诺千年的渴望

社会主义幸运的种粮人

实现了永远不纳粮

是谁铸就了时代的丰碑

是服务民生的**

6.参加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选择什么诗歌

选择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诗歌,例如屈原的《离骚》以及《诗经》中的诗歌,都是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离骚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

7.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诗词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明·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8.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诵读少年风采的诗歌

少年中国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