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面《郑风 遵大路》的赏析《诗经·郑风·风雨》赏析 【原文】 风雨凄凄①,鸡鸣喈喈②。既见君子③,云胡不夷④? 风雨潇潇⑤,鸡鸣胶胶⑥。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⑦? 风雨如晦⑧,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宁静 ! 风吹雨打多潇潇,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风吹雨打天地昏,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欢喜! 【注释】 ①凄凄:凄凉冷静。②喈喈(jiē):象声词,鸡呼伴的叫声。上两句是兴。它创造了一个孤寂悲凉的气氛,烘托出女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心境。③既:终于,用在这里颇有“突然”的意味。君子:妻称丈夫。④云:语助词。胡:何,怎么。夷:平。指心情由焦虑到平静的变化。⑤潇潇(xiāo):形容风雨声猛烈而急促。⑥胶胶:象声词,鸡呼伴的叫声。⑦瘳(chōu):愈,病好了。这里指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了,如陡然病愈。⑧晦:夜晚。这句说,风紧雨急,天色阴沉,就象夜晚。 【说明】 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 2.『诗经』里的"路"字的句子《郑风》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衤去。无我恶兮,不{宀疌}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宀疌}好也! 《魏风》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荬。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秦风》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国风中就这三首,不过大小雅中还有不少,比如《采薇》…… 3.『诗经』里的"路"字的句子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 [路] 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诗经 小雅 大东全文翻译在哪儿找到呢2.《诗经·小雅·大东》 有饛簋飧,满满的一盘熟饭。 有捄棘匕,弯弯的酸枣木匙。 周道如砥,大路平得象磨刀石。 其直如矢,又象箭杆一样笔直。 君子所履,西方老爷们在上面行走。 小人所视,东方小民只能在旁边看视。 睠言顾之,我忍不住回头张望。 潸焉出涕,情不禁泪流衣湿。 小东大东,东方的小国大国。 杼柚其空,机上的织物被抢劫一空。 纠纠葛屦,穿着那绳索缠绕的草鞋。 可以履霜?怎能踏雪经住霜冻? 佻佻公子,西人公子轻薄张狂。 行彼周行,在周道上直闯横冲。 既往既来,来来去去搜刮财物。 使我心疚,我的心里万分悲痛。 有冽酒泉,清凉侧出的泉水。 无浸获薪,不要浸湿那柴薪。 契契寤叹,睡卧不宁伤心叹气。 哀我惮人,可怜精疲力尽的人。 薪是获薪,若是把柴薪当柴薪。 尚可载也,还可以用车把它运。 哀我惮人,可怜我们这些劳苦的人。 亦可息也,也该休息把腰伸。 东人之子,东人的子弟们。 职劳不来。劳役不停无人慰问。 西人之子,西人的公子哥儿。 粲粲衣服,鲜艳衣服天下闻。 舟人之子,便是那船夫的子弟。 熊罴是裘,也穿上熊罴制成的皮衣。 私人之子,甚至家奴的儿子。 百僚是试,有不少也当官作吏。 或以其酒,有的人饮用美酒。 不以其浆,有的人却难以饮到水浆。 鞙鞙佩璲,有的人常常佩带宝石。 不以其长,有的人却没有普通的长带分享。 维天有汉,看那天上的银河。 监亦有光,河水粼粼在放光。 跋彼织女,但见天上的织女。 终日七襄,一天七次行路忙。 虽则七襄,虽然一天七次行路忙。 不成报章,却总也织不成美丽的花样。 睆彼牵牛,看那明亮的牵牛。 不以服箱,不能来回驾车辆。 东有启明,东边有那启明星。 西有长庚,傍晚长庚现西方。 有捄天毕,天毕的柄儿弯弯长。 载施之行,徒劳无益张路上。 维南有箕,南边天上有颗箕星。 不可以簸扬,却不能簸米扬糠。 维北有斗,箕星之北有北斗。 不可以挹酒浆,却不能舀取酒浆。 维南有箕,南边天上有箕星。 载翕其舌,缩进舌头怪模样。 维北有斗,箕星之北那北斗。 西柄之揭,长柄却指向西方。 5.求《诗经·小雅·大东》的具体赏析这首是东方诸侯国的臣民怨恨西周王室赋税和劳役繁重的诗,反映了西周王朝与诸侯国臣民之间的矛盾。 旧说此诗为谭大夫所作,近人也有认为是被征服的东方殷人、奄人所作。这些说法都无确证。 诗首章从饮食、行路总写出周人与东人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次章写东方财富被搜刮殆尽,但西人仍在加紧勒索;第三章写东人在西人的驱使下,劳苦不堪;第四章以事实对比揭示东人与西人在生活和地位方面的悬殊;第五章是过渡段落,前半段承上写西人对东人的苛求,后半段启下,与第六、七两章都是历举天上的星宿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借以倾诉人间社会的不平,从而讽刺西周王朝统治者窃据高位而不恤臣民。这首诗以鲜明的对照描写和奇特的想象抒写了诗人的积愤和不平,富有感人的力量。 《诗经·小雅·大东》浅析 作者:程俊英--------------------------------------------------------------------------------《大东》(原文及译文附后)是周代东方诸侯小国怨刺西周王室诛求无已、劳役不息的诗。《毛序》认为谭国大夫所作,或有所据。 从诗的内容看来,作者可能是一位精通星卜的文人。他过去原是东方的贵族,后来遭受西周王室的强迫劳动和残酷搜刮,实质上已沦为西人的奴隶。 因此,他较一般劳动人民更富有文化知识。由于地位的转变,他思想感情也随着转变了;借着歌唱来揭露、批判统治者的罪恶,提出沉痛的控诉,发泄其怨愤之情。 诗中鲜明地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残酷、贪婪、骄奢的西人剥削者形象,一个是被榨取、被奴役、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对西人满怀仇恨的东人形象。诗通过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君子与小人两个阶级的对立。 首先以西周通往东国的那条公路为线索,写出他们的对立形象。周人是通此公路剥削致富的,“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十分得意。 而东人视此公路,就会“潸然出涕”,“使我心疚”;因为弄得他们“杼柚其空”,冷天还要穿着夏天的破麻鞋劳动,财力俱困。这些都和这条公路分不开的。 诗人运用排偶的句子,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幅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生活图画:一方面是“西人之子,灿灿衣服”,“舟(郑笺:当作周。声相近也。) 人之子,熊罴是裘(郑笺:裘,当作求。)”。 吃好酒,佩宝玉,骄奢淫佚,纵情享乐。而另一方面是“东人之子,职劳不来”,“私人(家庭奴隶)之子,百僚(百仆)是试”。 吃不上薄酒,挂不上杂佩。什么事都要做,得不到丝毫的慰抚和利益。 这幅对比图,不但反映了宗主国与诸侯小国的矛盾,也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据后人考证,《大东》的写作年代,当在周幽王时。 幽王是西周末的昏君,信奸邪,宠褒姒,增赋税,重刑罚。且霸占贵族的田地和人民,《瞻仰》诗人讽刺地说:“人(指贵族)有土田,女(同汝,指幽王)反有(侵占)之;人有民人,女复收之。” 幽王的亲信皇父,上行下效,照章办理,掠夺同事的房屋田产,强迫他劳动。《十月之交》诗人怨恨地说:“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郑笺:汝何为役作我?),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尽)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郑笺:下供上役,其道当然。言文过也。) ”可见《大东》一诗所反映的贵族破产,被王朝当牛马般使用的情况,结合《诗经》中贵族讽刺诗看来,是具有普遍性的。 不过,他比《瞻仰》、《十月之交》诗人所抒写的现实生活,更具体更深刻罢了。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这首诗都用到了。 兴是启发,是诗人即事起兴,触景生情的歌唱,它的地位多居章首,故亦名发端。兴主要起着塑造诗中中心人物形象和突出诗的主题作用。 诗第一章开首两句“有饛簋飧,有捄棘匕”,《说文》:“饛,盛器满貌。”有饛,即饛簋,满满的意思。 簋(guǐ)是古代贵族盛黍稷的碗。有捄(qiú)即捄捸,弯弯。 棘匕,是红木制的匙子。这些食具,都是当时贵族用的。 诗人看见家中的故物,联想到今日降为“小人”后生活的痛苦,不免伤心流泪。陈奂称它为“陈古而言今”的兴法。 巧妙地塑造了诗人“今不如昔”的感伤情绪,贯串着本诗的主要内容;也反映了他原是一位贵族的身份。“如砥”与“如矢”是比。 比是比喻,它在诗篇中仅联系局部,在一句或两句中起作用。如《卫风·硕人》,诗人用“肤如凝脂”比女子的皮肤。 诗人看见女子皮肤的洁白,就用过去认为洁白凝冻的猪油来比拟他,这个用来作比的东西,仅仅联系句中被比的东西。如砥、如矢,也是如此。 所不同者,诗人以具体的砥、矢比喻描绘“周道”的抽象的平直,使它形象化了。章末四句是赋,赋是铺叙,是直述法,诗人将本事或思想感情,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履”和“视”二字,透露了君子与小人对这条公路的两种不同的观感。诗人看看昔时的碗匙,看看今日的公路,不禁“潸然泪下”。 此景此情,物我交融;千载之下,沁人心脾!第三章诗人以获薪不能让水浸湿,比喻东人不堪再受摧残。刚砍下的柴棍,还可用车子装载使用,比喻劳苦的东人也可以让他休息使用。 以“获薪”和“惮人”(劳人)对比,以见人不如物,这是多么沉痛的呼声!从第五章后四句起至末,是诗人仰观天象,触景摅情之。 6.<<郑风遵1大路兮,掺2执3子之祛4兮,无我恶5兮,不寁6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7兮,不寁好也! 【译文】沿着大路呀,我执持保持着你举行的禳礼。没有我所羞愧的,那是不快速的缘故。 沿着大路呀,我执持保持着你的手呀。没有我所憎恶的,那是不快速的好处。 【说明】这似是一首在祭神以求去除祸灾时的祷告辞,山歌中的主人公在神前咏诵这首山歌,以表明自己的无辜。“寁”字一直都被训为快速之意,王筠却有不同的看法,《王筠释例》:“夫居之安,乃是物情,居之速岂物情哉!故知寁字之意,重速不重居也。”古人造字,凡从宀者,皆有安居之意,因此,《王筠句读》曰:“《集韵》曰:‘作屋居之速也’,盖为《说文》文义不顺,欲增成之也,不知《释诂》曰:‘寁,速也’乃许君所本,特以字从宀,故言居也。此自是许君拘于部分耳。《止部》:‘疌,疾也。’加宀,义仍不异。”看来,王筠是看出了问题,但他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只好从众,将寁字训为迅速之意。 那么,“寁”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笔者不是文字学家,不敢断言,只敢存疑,“寁”字定然另有含义。本山歌译解姑且从“快速”之意,实际上可能是“马上断绝”,即诗句应译为“那是没有马上断绝的缘故”、“那是没有马上断绝的好处”。整首诗的意思是,由于举行禳灾仪式,由于主人公的慎重考虑,没有马上采取行动,故而没有造成不好的结果。这首山歌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自省”、“慎重”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选择行为方式时所应注意到的。 —————————————————— 【注释】1.遵:《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屈原《九章》:“遵江夏以流亡。”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说文》:“遵,循也。”这里用为顺着、沿着之意。 2.掺:(shǎn闪)这里用为执持、握持之意。 3.执:《易·师·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诗·大雅·皇矣》:“执询连连,攸馘安安。”《诗·周颂·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老子·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论语·泰伯》:“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礼记·中庸》:“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礼记·曲礼上》:“坐必安执尔颜。”郑玄注:“执,犹守也。”《孟子·告子下》:“君子不亮,恶乎执?”《荀子·强国》:“执拘则最,得间则散。”《广韵·缉韵》:“执,守也。”这里用为保持之意。 4.祛:(qu区)《诗·鲁颂·駉》:“有驔有鱼,以车祛祛。”《集韵·鱼韵》:“祛,禳却也。”《字汇·示部》:“祛,禳也。”《广韵·释诂二》:“祛,去也。”《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惑祛吝亦泯。”这里用为祭神以求去祸除灾之意。 5.恶:(wù务)《老子·二十章》:“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孟子·公孙丑上》:“无盖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议兵》:“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集韵·莫韵》:“恶,耻也。”这里用为羞耻、羞愧之意。 6.寁:(zan趱)《尔雅·释诂上》:“寁,速也。”《说文》:“寁,居之速也。”这里用为快速之意。 7.丑:《书·胤征》:“既丑有夏,复归于毫。”《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荀子·荣辱》:“我甚丑之。”《说文·鬼部》:“丑,可恶也。”这里用为厌恶、憎恶之意。 —— 《诗·郑风·遵大路》 7.诗经小雅一大东的拼音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 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 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 维北有斗,西柄之揭。注释 (1)饛(méng):食物满器貌。 簋(guǐ):古代一种圆口、圈足、有盖、有座的食器,青铜制或陶制,供统治阶级的人使用。飧(sūn):熟食,晚饭。 (2)捄(qíu):曲而长貌。棘匕:酸枣木做的勺匙。 (3)周道:大路。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 (4)君子:统治阶级的人,与下句的“小人“相对。小人指被统治的民众。 (5)睠(juàn)言:同“睠然”,眷恋回顾貌。 (6)潸(shān):流泪貌。 (7)小东大东:西周时代以镐京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 (8)杼柚(zhù zhóu):杼,织机之梭;柚,同“轴”,织机之大轴;合称指织布机。 (9)纠纠:缠结貌。葛屦:葛,葛草,茎皮可制葛布;屦,鞋。 (10)可:通“何”(用俞樾说)。 (11)佻(tiāo)佻:豫逸轻狂貌。 (12)周行(háng):同“周道”。行,道路。 (13)氿(guǐ)泉:泉流受阻溢而自旁侧流出的泉水,狭而长。 (14)获薪:砍下的薪柴。 王宗石《经分类诠释》认为“获”为“檴”的假借,即榆木,如《诗经》诸篇中《凯风》、《东山》、《车辖》诸篇之棘薪、栗薪、樵薪。 (15)契契:忧结貌。 寤叹:不寐而叹。 (16)惮:同“瘅”,疲苦成病。 (17)职劳:从事劳役。来:“勑”的借字,慰勉。 或为“赉”的借字,赏赐。均通。 (18)西人:周人。 (19)舟人:郑笺:“舟,当作周。” 一说为舟楫之人,周人中之低贱者。 (20)熊罴是裘:用熊皮、马熊皮为料制的皮袍。 一说,郑笺谓“裘当作求”,这句意即狩猎求取熊罴。二说均通。 (21)私人:家奴。 (22)百僚:犹云百隶、百仆。 (23)浆:米浆。 (24)鞙(juān)鞙:形容玉圆(或长)之貌。 璲(suí):贵族佩带上镶的宝玉。 (25)不以其长:以,因。 长,善。郑笺:“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所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 (26)汉:银河。 (27)监:同“鉴”,照。 (28)跂(qí):同“歧”,分叉状。织女:三星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于银河北侧。 (29)七襄:七次移易位置。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白日分卯时至酉时共七个时辰,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 (30)报章:报,复,指织机的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不成报章,即织不成布帛。 (31)睆(huǎn):明亮貌。牵牛:三颗星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银河南侧。 (32)服箱:驾车运载。服,负载;箱,车斗。 (33)启明、长庚:金星(又名太白星)晨在东方,叫启明,夕在西方,叫长庚。 (34)天毕:毕星,八星组成的星座,状如捕兔的毕网,网小而柄长,手持之捕兔。 (35)施:张。 (36)箕:俗称簸箕星,四星联成的星座,形如簸箕,距离较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 (37)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 (38)挹:舀。 (39)翕:吸引。翕其舌,吸着舌头。 箕星底狭口大,好像向内吸舌若吞噬之状。 (40)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 揭,举起。这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译文 簋里熟食满荡荡,枣木勺儿弯又长。大路平坦如磨石,笔直好像箭杆样。 贵人路上常来往,小民只能瞪眼望。转过头来心悲伤,眼泪汪汪湿衣裳。 东方远近诸小国,织机布帛空荡荡。葛麻草鞋缠又绑,怎么能够踏冰霜?得意洋洋那公子,满载车辆大路上。 来了去又去了来,教我心痛如断肠。 泉水横流清又冷,砍下柴来莫被浸。 忧愁难睡长叹息,可怜我们病苦人。砍下树枝当烧柴,还要装车往回运。 可怜我们病苦人,应该休息总不能。 东方各国的子弟,辛苦服役没人问。 周人公子哥儿们,衣服华丽多鲜新。就是船夫的子弟,熊罴皮袍穿在身。 那些家奴的孩子,个个当差在衙门。 有人饮用香醇酒,有人喝不上米浆。 圆圆宝玉佩身上,不是才德有专长。看那天上的银河,照耀灿灿闪亮光。 鼎足三颗织女星,一天七次移动忙。 纵然织女移动忙,没有织出好纹章。 牵牛三星亮闪闪,不能拉车难载箱。金星在东叫启明,金星在西叫长庚。 天毕八星柄弯长,把网张在大路上。 南天有那簸箕星,不能簸米不扬糠。 往北有那南斗星,不能用它舀酒浆。南天有那簸箕星,吐出舌头口大张。 往北有那南斗星,在西举柄向东方。鉴赏 西周初年,“三监”叛乱,殷商后裔武庚联合东方旧属国奄(今山东曲阜)、蒲姑(今山东博兴)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 周公东征,经过三年战争,诛武庚,黜“三监”,攻灭奄等十七国。继而,迁殷顽,封建姬姓大国(鲁、齐、卫、燕)监视东方各小国,实行分区经营。 距镐京较近各小国统称小东,。 |